如今有各式各樣的運動會,在中國當代最為盛大的是“全運會”。其實,在古代也有“全運會”類似的體育項目,也有各種體育達人。
現代社會的體育項目多為強身健體,而古代因為戰爭與政治需要,似乎多了點刀光劍影的味道。
春秋戰國時期,秦國由一個偏僻弱小諸侯,最后所向披靡成為一統天下的大帝國,靠的是政治經濟改革與“軍隊建設”。秦朝設20級軍功,按斬獲敵人首級論賞。秦軍軍營經常舉辦“投石超距”項目,看哪個士兵扔的石頭距離更遠,有點類似于現代體育的鉛球、鐵餅項目。
三國時期,魏國舉辦過刀劈枯木的比賽。勇士在規定的時間內劈倒枯木,前幾名可以得到優厚的獎賞,其家人也可以免除徭役。刀劈枯木有點類似擊劍比賽,只不過目標是人與木之分。
《晉書》描寫了一位英雄人物周處“除三害”的故事,后來還被改為京劇曲目。說周處原來放浪形骸,橫行鄉里,與山中老虎、水中蛟龍并稱“三害”。后來,周處幡然醒悟,改過自新,先除了自己這“一害”,然后上山擒虎,入水搏殺蛟龍,贏得百姓愛戴。書中記載周處“投水搏蛟,蛟或沈或浮,行數十里,而處與之俱,經三日三夜,處果殺蛟而反,聞鄉里相慶”。這樣看來,周處殺蛟龍涉及兩個體育項目:跳水和水中自由搏擊,簡直就是田亮與張鐵泉的合體。
一代女皇武則天做了三件讓人印象深刻的事,一是做了女皇帝,二是創造漢字“曌”,三是創辦武舉科。要想考中武舉,沒有強健的體魄是不行的。武舉必考的項目就是舉巨石,類似與現代舉重項目。只是當時不分級別,誰的肉多誰占便宜。
宋朝流行蹴鞠游戲,可謂全民參與,從達官顯貴到平民百姓,人人都能踢上幾腳。聯想現在的中國足球,雖然我們是13億人口大國,但足球從業人員無奈太少,這也是難以尋覓到人才的關鍵。
南北朝時期注重騎射技藝,當時有“戲射”項目,騎射技能強的勇士,還會得到帝王賞賜的銀制酒器。
元朝是一個彪悍王朝,也是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極注重騎射與摔跤。元朝帝王經常舉辦摔跤比賽,籠絡天下大力士。《元史》記載了一位摔跤王者阿爾法,這人力大無窮,善摔跤,一夫抵十人,得到的獎賞估計也會讓奧運冠軍眼紅:銀千兩,鈔四百錠。
清朝也是馬背上得天下的民族,開朝前幾位皇帝騎術了得,即使后來的皇帝一茬不如一茬,也堅持搞狩獵活動,以顯示自己的騎射技藝。清朝舉辦過“冰嬉”,這是現代冰上項目的雛形,沒辦法,關外冬天天寒地凍,除了喝幾口燒酒暖和身子,也只能做運動抵御風寒。冰嬉獲勝者分為三級,類似與冠亞季軍。冠軍獎勵10兩銀子,亞軍8兩,季軍6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