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印象關注 >> 瀏覽文章

夏至吃面

2017/6/23 15:48:13 點擊數: 【字體:

夏至吃面

長壽面 伯陽/繪

  二十四節氣中的夏至,是中國民間一個重要的節日,稱為“夏至節”。夏至應節食俗有“冬至餛飩(餃子)夏至面”之說。

  《史記·封禪書》記載:“夏至日,祭地,皆用樂舞。”夏至節是古代很重視的節日,正值夏收之際,皇家不僅要舉行“祭地”儀式,還要“當早黍于農歷五月登場時,天子要在夏至時舉行嘗黍儀”(《呂氏春秋》)。《詩經》中也有“年豐多黍”的詩句,大家一起嘗食角黍,被認為是一種歡慶年豐的標志。民間百姓在這一天也用自己的食俗方式過節慶祝豐收。有的地方還將新麥做成餅、餃、面、饃等,有過節嘗新的意思。

  時至今日,各地仍然保留著豐富多彩趣味盎然的夏至節日食俗。在我居住的南方城市,此時令習慣吃三鮮:地三鮮是莧菜、蠶豆和杏仁;樹三鮮是櫻桃、梅子和香椿;水中三鮮為海絲、鮒魚和咸鴨蛋。而在北方老家,這天時興吃面條,大部分地區要吃涼面條,俗稱過水面(也有的地方吃熱面條,俗稱湯面),既可以嘗新慶豐收,又可以討一個長長久久的吉利,此俗延續至今。所以民間普遍流傳著“吃了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的說法。意思是說,夏至這一天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晝最長的一天,夏至后太陽逐漸向南移動,北半球白晝一天比一天縮短,“一天短一線”。其實,吃夏至面是整個漢族的風俗,流行于全國大部分地區。

  清朝潘榮陛《帝京歲時紀勝》中說,“是日,家家俱食冷淘面,即俗說過水面是也………”過水的“冷淘面”,就是我們現在流行的涼面。涼面作為消暑食品的歷史,至少可追溯到唐代,據《大唐六典》記載:“太官令夏供槐葉冷淘。凡朝會燕饗,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據記載,其制法大致為:采青槐嫩葉搗汁和入面粉,做成細面條,煮熟后放入冰水中浸漂,其色鮮碧,然后撈起,以熟油澆拌,放入井中或冰窖中冷藏,食用時再加作料調味,其色青翠誘目,其味香氣撲鼻,其食涼爽可口。

  回想起來,這些年在外,吃過不同口味的涼面,最著名的有北京的芝麻醬涼面,四川的雞絲涼面,山西的雁北冷莜面,吉林的延吉冷面,廣東的雞蛋涼面,還有素拌涼面、翡翠涼面、酸辣涼面、冬菇涼面、三絲涼面、蔥油涼面等。但在我的記憶里,還是家鄉的“六碰頭涼面”最好吃。在老家,人們不僅夏至吃涼面,整個夏天,幾乎隔三岔五就吃一頓涼面,哪怕是艱苦歲月,也要吃雜面涼面。當然,夏至面是必須吃的,不僅因為夏至是一年之中白晝最長的一天,據說這天吃了長面條,人也會長壽。那時,母親的手搟面條在街坊四鄰中是出了名的,不僅搟的面薄厚均勻,且刀切得精細均勻,煮熟后用剛從井中取回來的水撈面,用鮮紅的胡蘿卜咸菜末、嫩綠的黃瓜絲、雪白的蒜泥、噴香的炸面醬雞蛋鹵、金黃的芝麻鹽和銀白透亮的面條兒調均勻,真是好吃極了!那時,每逢夏至,我都會趕回家吃母親的手搟涼面。母親過世后,無論在哪里工作,每逢夏至,妻子都會模仿著母親的手搟面,讓我吃一頓“六碰頭的夏至面”。每到這時,我就想起母親打麥推磨、磨面搟面忙碌的身影。

  季節之手不饒人,年復一年,她把白晝拉長,又把白晝拉短。“吃過夏至面,一天短一線”。無論走到哪里,家鄉那“六碰頭的夏至面”,是我永遠吃不完的長長的思念。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下一條:沒有了上一條:宋代立法通考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