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協會發起并創立的國際博物館日。2016年國際博物館日的主題是“博物館與文化景觀”,旨在喚起人們意識到博物館是人類促進文化交流、文化豐富性,推進多元理解發展、合作與和平的重要手段。
博物館是各國重點建設和扶持的文化機構之一。近年來,博物館的擴建擴張熱潮出現在世界各地,給人們帶來更多文化福利的同時也存在不少隱憂。
美國“擴建熱”首屈一指
國際藝術媒體《藝術新聞報》對全球38個國家的近500座藝術機構開展了一項年度調查。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4年間,全球共有75家博物館進行了擴建,89億美元被用于或承諾給了這些擴建項目。其中英國有15家,擴建平均花費6900萬美元,而這個數字在美國達到1.9億美元。
美國用在博物館擴建上的費用比其他37個國家的總和還要多。在經濟持續衰退、復蘇緩慢的情況下,美國共有26家博物館開展了大規模擴建工程,花費近50億美元。其中包括于5月14日重新開放的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新建筑為該館增加近2.2萬平方米的空間,耗資3.05億美元。數個大型博物館擴建工程也已經提上日程——在未來10年內,紐約現代藝術博物館將進行第二次擴建。洛杉磯藝術博物館于2010年完成倫佐·皮亞諾設計的4.5萬平方英尺(約合4180平方米)的場館,而在竣工前一年,該博物館開始規劃由普利茲克獎獲得者、瑞士建筑師彼得·卒姆托擔綱的項目,該項目預計于2023年向公眾開放。洛杉磯藝術博物館館長邁克爾·戈萬將這一雙管齊下的過程比作“為不斷壯大的家族修繕居所”:“只要你完成一個建筑,另一個也需要著手準備。”
聘請知名建筑師占工程開銷的很大部分!端囆g新聞報》對2007年至2014年間已完成擴建的50個項目分析后發現,“明星建筑師”設計的項目比那些出自不太知名的建筑師之手的項目花費平均高出52%,分別是每平方英尺2458美元和1617美元。當然,知名度確實有它的好處——明星建筑師完成的擴建項目開館后年平均參觀人數增加97%,而出自一般建筑師的博物館年平均參觀人數只增加46%。意大利知名建筑師倫佐·皮亞諾無疑是最熱門的選擇,在2007年至2014年間共完成了5個博物館的擴建項目。
擴建帶來的紅利
博物館進行大規模擴建的理由有很多,比如博物館領導層認為原有的展廳空間已經無法滿足表演藝術等形式的需求;又如,越來越多的博物館都旨在將自己打造成社區的文化中心,更大的空間能夠滿足更多樣的文化需求。不過,更重要的理由在于博物館需要空間來展示自己不斷擴大的收藏,并吸引新的捐贈。例如,2014年底,媒體大亨杰瑞·佩倫奇奧在宣布向洛杉磯藝術博物館捐贈價值5億美元的印象派及現代主義大師作品時,限定的條件就是博物館新館必須在2023年前完工。
另外,大規模的擴建工程也是對博物館館長以及董事會成員能力和成績的證明。主持設計過25個博物館項目的倫佐·皮亞諾直言:“有些人想建博物館,因為他們覺得這是對自己地位的證明。”贊助人似乎也更愿意為大工程掏腰包。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館長托馬斯·坎貝爾表示:“我無法為一件單一的藝術作品籌來1億美元,但我可以籌集到6億美元用于博物館新樓的建設。”就在兩個多月前,大都會藝術博物館的布勞耶分館開館,而英國建筑師大衛·奇普菲爾德也將為該館重新設計現當代藝術側翼以及周邊區域。
擴建帶來的紅利還有激增的參觀者。據分析,在2007年至2014年間進行了擴建的博物館,參觀者人數的增長遠快于沒有擴建的博物館,年平均增長率分別為14.1%和10.2%——這在統計上是一個極大的差距。洛杉磯藝術博物館館長邁克爾·戈萬甚至得出了一個算式:由于視覺效果和可用性的吸引,博物館在擴建上每花1億美元,就會增加10萬到12萬觀眾。在《藝術新聞報》調研過的博物館中,邁阿密佩雷斯藝術博物館的參觀者人數增幅最大,在一座造價1.31億美元的水邊建筑于2013年啟用后,參觀者人數從2007年的5.5萬人次暴漲至2014年的31.5萬,漲幅達462%。
誠然,待新鮮感慢慢消退后,許多博物館的參觀者人數會出現小幅下滑,但絕大多數博物館在改建后吸引到的參觀者遠比之前多。2015年,洛杉磯藝術博物館吸引100萬參觀者,比擴建后的第一年減少9%,但還是比擴建前多40%。
“擴建熱”背后的冷思考
有人不禁會問:擴建是否始終是一個明智的投資?紐約AEA咨詢公司總監阿德里安·埃利斯認為,1/3的項目是“想象力失敗”的產物。新建筑在一段時間內或許很抓人眼球,但它不一定是提高博物館影響力、增加參觀者人數的最好途徑,一味地做加法不一定是成功之道。
優秀的博物館應該處于一個良性循環之中:利用其區位優勢、豐富的館藏和強大的項目預算吸引參觀者、捐贈者和媒體的注意,反過來獲得項目所需的進一步支持。博物館在物理上的擴張也是這一邏輯的組成部分。不過,很少有博物館真正認識到這一邏輯,反而讓擴張分散了對自身能力的建設。對于大部分博物館來說,擴張似乎是讓該邏輯運轉的一個快速有效的按鈕,而不是解決自身功能上的不足。因此,博物館館長、董事會在做決定前最應該思考的是:擴建項目是否是最優先需要解決的問題?
誠然,更大的空間為博物館完成自身使命提供了更豐富的可能性,但是如何充分利用空間也是管理人員需要思考的問題。芝加哥藝術博物館董事會成員鮑勃·雷尼表示,北美一些機構在項目上馬時并沒有仔細思考擴建后的場館要干什么。“我們要確保博物館不會成為藝術市場投機性投資的傾銷地,博物館已經為存儲和保護藝術作品花費了大量資金。”
擴建工程還意味著博物館總體運營成本的飆升,好似在博物館的經營之路上安置了一顆定時炸彈;萏啬崦绹囆g博物館搬進新樓后,運營預算從3300萬升至4900萬美元;舊金山現代藝術博物館新館開放后運營費用幾乎翻倍,從3500萬升至6500萬美元。該館館長尼爾·本內茲拉透露,博物館用于擴建以及運營的開銷超出其經費的2倍以上,為負擔增加的費用,此前,博物館通過募款活動籌資6.1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