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由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和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聯合主辦的“黎族傳統紡染織繡保護與傳承國際研討會”在海南省三亞市召開,來自俄羅斯、美國、韓國等國的駐華代表,以及國內代表約100余人參加了研討會,就海南省黎錦保護和傳承出謀劃策。
據介紹,自2009年,海南省“黎族傳統紡染織繡技藝”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以來,經過各方努力,黎錦技藝基本改善了4年前的瀕危狀況,掌握黎錦生產技藝的人從不足1000人,到如今已達近萬人,全省開設了5個黎錦技藝傳習館、10個黎錦傳習所。
記者了解到,為了改善黎錦生存狀態,中央財政自2009年至2013年共投入資金2250萬元,海南省地方財政投入資金近3000萬元。每年資助國家級代表性傳承人1萬元,省級代表性傳承人5000元,有的市縣還對傳承人活動進行資助,保障了傳承活動的正常進行。(原標題:專家獻策黎錦技藝保護與傳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