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上千件大唐珍寶背后的秘密

2013/10/24 10:29:01 點擊數: 【字體:

上千件大唐珍寶背后的秘密

鑲金獸首瑪瑙杯,現為陜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上千件大唐珍寶背后的秘密

 裝寶物的甕罐。

上千件大唐珍寶背后的秘密

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此罐用于儲存貴重藥品。


    本報駐陜西記者  趙建蘭

    33年前,一次偶然的機會,兩甕一罐,1000多件稀世珍寶橫空出世,從那以后,圍繞它的爭論就再也沒有停止過:西安“何家村窖藏”文物的主人究竟是誰,為什么會被窖藏?直到今天,依然是眾說紛紜,沒有定論。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這些裝在甕罐里的寶物能被輕而易舉地取出來,卻沒有一個人能夠做到讓其原封不動地歸位?是甕罐中另藏玄機,還是早在唐朝就出現了所謂傳說中的“收納達人”?

    驚世發現

    走進陜西歷史博物館“大唐遺寶”展廳,迎面而來的“兩甕一罐”看起來那么“樸實無華”,如果不是事先了解,任誰也不會想到,展廳內300多件稀世珍寶就出自這些已有些破損的甕罐。而這批寶物的出土,也完全源于一次偶然發現。1970年10月5日,陜西省西安市南郊何家村陜西省公安廳下屬的某收容所(西安市南郊黃雁村水文巷2號,現為陜西省國家安全廳所在地)在興建房屋挖地基時,不知是誰無意中在距地表0.8米深處,挖出了兩個緊挨著的高65厘米、腹部直徑60厘米的大陶甕和一個高30厘米、腹部直徑25厘米的銀罐。據當年的考古發掘報告記載,當陶甕被打開的一瞬間,幾乎所有人都驚呆了,甕口是一塊方玉,方玉下面摞著銀盤、銀碗。金盆、玉帶、銀盒和鎏金鸚鵡提梁銀罐等器物都在里面,琳瑯滿目。更讓人吃驚的是物中藏物,打開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的蓋子,里面竟然還盛著水,水上漂著幾團金箔,12條長約4厘米、高約2厘米的小金龍,井然有序地站在上面。紅、綠、藍等寶石也全部在水中。

    經考古人員現場清點登記,兩個大陶甕和一個小銀罐中,共收納有金銀器、寶玉珍飾、貴重藥物、中外錢幣等文物累計1000多件。“這批文物雖然價值連城,被譽為唐代金銀器的一次空前大發現,但體積都不是很大,這也是3個并不算大的罐子中能裝下千余件珍寶的主要原因。”陜西歷史博物館館長成建正說。這批文物究竟有多珍貴呢?舉例來說,現為陜西歷史博物館“鎮館之寶”的鑲金獸首瑪瑙杯,已經是世界上唯一的孤品,中國政府已禁止其出境。鴛鴦蓮瓣紋金碗、舞馬銜杯紋皮囊式銀壺、鎏金鸚鵡紋提梁銀罐這3件國寶級稀世珍寶也都出自這批文物。

    經現場測定,這批文物中純金器物的重量,為唐大兩298兩(唐一大兩合今約45克),純銀器物的重量為唐大兩3700余兩,金器總重量1.49萬多克,銀器總重量19.5萬多克。再加上10副玉帶胯,總價值大約可折合當時的黃金900兩至1000兩,銅錢3830萬錢。“按照當時的物價推算,這些錢可購買300萬斗米,相當于15萬男丁一年向唐政府繳納的租粟。”陜西歷史博物館保管部主任韓建武介紹說,“而這批文物,據說還僅僅是唐代某一顯貴家族的部分財產。”

    主人是誰?

    窖藏出土文物中,有唐開元十九年(公元731年)的“庸調”銀餅。有學者據此提出,這批寶物的主人很有可能是唐代官位顯赫的尚書租庸使劉震,它應該是劉震在躲避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爆發的涇原兵變時慌亂埋藏的。據考古鉆探,出土這批器物的何家村就位于唐長安城興化坊中部偏西南。史料記載,租庸使劉震當年就居住在興化坊。租庸使是唐代中央專門設置的征收租庸調的官員,也就是替皇家保管進貢和庫存的負責人,這也使得劉震有機會接觸到大量的皇家物品。“何家村窖藏”中有不少的“庸調”銀餅,結合涇原兵變時劉震派人攜帶大量金銀財寶避亂情況的史料記載,種種跡象表明,劉震與何家村遺寶有很大關聯。“但問題又來了,雖然劉震是負責保管皇家物品的,但是僅以租庸使這樣的身份,劉震又如何能擁有如此眾多的皇家器皿及外國進貢品呢?況且,我們在整理文物時發現,這批文物都有仔細包裝過的痕跡,并且是以大套小,逐層套裝好的。換句話說,它們并不像是在匆忙之中被搬出庫房的,更像是早已計劃好的。”韓建武說。

    況且,當時居住在興化坊西門內的權貴也不僅限劉震一家。唐邠王李守禮的宅府也恰巧在其范圍之內,他會是這批寶物的主人嗎?李守禮是個讓人陌生的名字,不過其父唐章懷太子李賢卻是很多人所熟悉的。李賢是武則天為唐高宗所生次子,曾被立為皇太子,后來遭武則天猜疑,被廢為庶人,32歲時被逼自殺。李守禮是李賢次子。但是史料記載,李守禮雖是皇家血脈,生活卻十分放縱,經濟狀況也不是很好。公元741年,李守禮離世,他的兒子承襲為嗣邠王。韓建武表示,如果說,這批寶物就是邠王李守禮后人的遺物,以其如此的生活窘狀,似乎有點名實不符。

    30多年過去了,西安“何家村窖藏”文物的主人究竟是誰,誰也說不清。

    是否為皇家作坊?

    “何家村窖藏”除了大量精美、完整的器物外,還有許多未完成品及器物部件,以及大量可以用作原料的銀餅、銀板等,此外還出土了10副玉帶。史料記載,玉帶在唐代非常珍貴,每副價值三千貫。“而當時長安城一個小宅院也僅值二百貫左右。因此,一般認為玉帶是皇帝才有權使用的專屬物品。”韓建武說。這是否意味著,窖藏所在地是一個皇家作坊呢?

    “何家村窖藏中既有獸首瑪瑙杯等外國珍寶、諸國錢幣以及大量中央官府作坊生產的金銀器,也有刻‘進’字的金銀器進奉品,據此,我們猜測,這批寶物的管理者很有可能是中尚署。”韓建武說,“在唐代,中尚署既是‘校檢進奉雜作’的檢驗部門,其下也有金銀器作坊院,負責掌供天子的器玩,由其藏寶有一定的可行性。”

    若真如此,所有的疑問似乎都迎刃而解了,唐代皇帝上自太宗,下迄僖宗,幾乎每個皇帝都喜服丹藥,甚至有多位皇帝因服丹引起水銀中毒而亡,何家村窖藏留有大量的煉丹器物,僅此一項就足以說明這批寶物與皇室有很大的關聯。問題在于,“何家村窖藏中還發現有12條金走龍,走龍是道士為信徒舉行重大儀式時,用來向東南西北及天地六方之神表達誠意、祈求長生不老的信物,擺放時龍頭就朝著它要指向的那方神靈。”韓建武表示,“這就使得此前看似合理的解釋又矛盾重重……”

    也許“何家村窖藏”的秘密早已隨著那次埋藏而被塵封起來。而這批寶物究竟是如何套裝進去,現代化的電腦三維技術能否還原整個過程,韓建武表示,目前正在積極嘗試,或許不用等太久,這一千古之謎就會揭曉。能讓喜歡這批寶物的人們不斷追尋和探究下去,這或許是何家村遺寶散發出來的另一種魅力。(原標題:上千件大唐珍寶背后的秘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3-10-2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