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2月12日電(記者殷燕召)北京傳是拍賣公司在日前的秋季拍賣中,推出近現代人物影像專場,拍賣較為少見的人物照片。一張張泛黃的舊照片,揭示出許多珍貴的歷史信息,成為以往時代的旁證。
這次拍賣中最吸引人的拍品,是一張胡適與章士釗的合影,以69萬元的價格落槌。章士釗是近代著名學者和社會活動家,自幼接受舊式教育。他曾創辦《甲寅》雜志,刊登了當時還在美國留學的胡適的譯著《柏林之圍》,章、胡兩人從此開始交往。后來他們又同在北京大學任教,彼此更為友好。但隨著新文化運動的興起,胡適成為白話文運動的代表,而章士釗則堅持寫文言文的主張。章士釗曾在《新聞報》上撰寫《評新文化運動》,矛頭直指胡適。據傳,友人拿著這篇文章給胡適看,胡適則說:“章公此文,不值一駁。”章士釗聽到這話,也不置一詞。
1925年2月,章士釗與胡適在一次宴會上不期而遇,飯后便一起照了這張合影。相片洗印出來,章士釗在相片背后題了一首白話詩送給胡適:“你姓胡,我姓章,你講什么新文學,我開口還是我的老腔。你不攻來我不駁,雙雙并坐各有各的心腸。將來三五十年后,這個相片好作文學紀念看。哈哈,我寫白話歪詞送把你,總算是老章投了降。”在附信中章士釗還說:“弟有題詞,兄閱之后毋捧腹。兄如作一舊體詩相酬,則真賞臉之至也。”而胡適果真在相片旁題了一首七言詩:“‘但開風氣不為師’,龔生(此處指龔自珍——編者注)此言吾最喜;同是曾開風氣人,愿長相親不相鄙。”
章、胡二人的詩,好像是在開玩笑,但內容卻有深意。章士釗已感覺到白話文的發展不可阻擋,但又流露出不大甘心的矛盾情感。胡適的答詩比較莊重,贊揚章士釗是開風氣的前輩,但也希望他繼續前進,不要自以為師,同時希望停止論戰。如今將近90年過去了,時空俱變,這張相片的確如章士釗所言成為珍貴的“文學紀念”。
在這場拍賣中,還有以往少見的名人家庭合影,展現出他們在公眾視野之外的另一面。如清末翻譯家林紓的家庭照,兩個孩子環繞膝前,林紓笑容和藹,絕無當時一般人物照的嚴肅神態。地質學家李四光的家庭照,“一門三院士”的書卷氣盡顯其間。而傅雷一家在西湖邊的合影,眼底眉間盡是歡樂,很難想象到他們日后遭受的苦難。
一些單人照或工作合影,也展現出那個年代的人物風流或行旅痕跡。弘一法師20歲時在上海城南草堂的留影,臉上尚有青春稚氣;張自忠將軍的西裝照,則隱去壯烈殉國的忠勇,顯得清秀文雅;攝影名家鄭景康拍攝的齊白石肖像,老人須發可辨,似乎要從照片中探出頭來。工作合影中,袁世凱宣誓就任臨時大總統后與政要的合影,章宗祥、曹汝霖、陸宗輿三人的合影,都已成為近代史重要事件的見證。而鄧之誠在北海游覽的合影,魯迅、李濟等人訪問西北大學的合影,則是學者生活中可親的行跡。
攝影技術傳入中國不到200年,作為一種重要的信息載體,真實記錄著時代的變遷。通過這些人物老照片,某個時代、某個事件、某處景物或某種時尚,似乎重新展現在人們眼前。(原標題:文言白話 合璧存照 老照片拍賣揭示珍貴歷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