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節日的凋零”背后是文化傳承挑戰

2014/6/4 10:22:47 點擊數: 【字體:

  每當一些傳統節日到來,就有人感嘆節日的凋零:“中秋節淪為月餅節,端午節就是吃粽子。”在傳統文化傳承日益面臨挑戰的前提下,這種擔憂并非沒有道理。

  無論是中秋節、端午節或者其他節日,與其相伴的各種習俗,追根溯源,基本都是當時的生產方式和生產力的體現。隨著世易時移,其中的一些部分被保留、發揚了下來。如中秋節吃月餅、端午賽龍舟包粽子,無論它們是手工制作還是機器生產,都是社會變遷使然。也有一些部分習俗,在漫長的時代變遷中產生了變化甚至被替換掉。如近年來,重陽節逐漸變為老人節,各地紛紛組織老年人登山秋游,以鍛煉身體、交流感情。而古代的中秋迎寒、祭月等儀式,恐怕現在已沒有人會想起。

  正如吃月餅被保留而迎寒被替換一樣,文化習俗的變遷也有其“物競天擇”的法則,一旦不能與當時的社會經濟文化生活相適應,充滿智慧的勞動人民就會將其“淘汰”掉。

  客觀地說,當前我們的非物質文化傳承現狀確實堪憂,不少極具文化底蘊的儀式、方式逐漸被遺忘。這需要我們的文化工作者的努力,也仰賴普通公眾的堅守。讓人遺憾的是,不少地方對于文化的傳承變成了膚淺地發展“節日經濟”。火熱的節日慶典和豐富的節日飲食背后,非但沒有將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反而使其失去了靈魂和內涵。

  中國的許多傳統節日內涵多為親情、團圓。所以,更應討論的是,社會的變遷對我們的家庭和親情產生的影響。隨著城鎮化的推進、人口大量流動等,家庭形式發生變化的同時,親情也在逐漸疏離。這一點,在“常回家看看”入法、空巢老人和留守兒童日漸增多等現象中體現得淋漓盡致。而作為社會最基礎的組成個體,家庭倫理和親情的緊密親疏重要性自然不必贅言。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重慶晨報(2014-06-0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