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專家:民俗里都是歷史 應離商業遠一點

2014/6/10 11:41:23 點擊數: 【字體:

專家:民俗里都是歷史 應離商業遠一點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葉舒憲仔論壇上發言

  昨天,“第二屆全國兒童文化高級論壇”在寧波濱海國際合作學校舉行,包括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葉舒憲、“田園教育”倡導者李慶明等人在內的全國名家聚集到一塊兒,給孩子們上了一堂“課”。

  據了解,這一次論壇的主題的“民俗”。而之所以舉辦這個論壇,是因為隨著現代化的狂飆突進,不少學者意識到民俗文化已經離我們漸行漸遠。昨天與會的專家都呼吁,民俗文化應實現更高階梯的理性回歸。

  記者 章萍

  小朋友不會方言就像丟了根

  “中秋”一詞最早見于《周禮》,至唐代成為全國性節日。當時的中秋夜,人們要舉行迎寒和祭月活動,設香案擺祭品,西瓜與月餅必不可少,全家圍坐一起共享天倫之樂。但是現在,幾千年前的民俗傳承至今,似乎只剩下月餅。

  著名兒童文學作家梅子涵有些遺憾地說:“最讓人失望的是,中秋節衍生出了泛濫的送禮文化,好多人現在都害怕過中秋節。不僅是中秋,中國人的春節、端午也在淡化,而圣誕節、情人節的氣氛倒是越來越濃,這到底是為什么?”

  “每個國家都有民俗,歷史都在民俗里,如果丟了民俗,那怎么去了解歷史呢?”所以,他認為當下重拾民俗非常重要。

  “做城里人、做文化人,這并沒有錯,但是我們的根也不能忘記。”田園教育倡導者李慶明說,“打個比方,我發現現在很多小朋友不會講土話,只會說普通話和英語。很多家長都覺得這樣子沒有關系,我反倒覺得會方言要比會普通話重要,因為這是根,我們要做有根的文化人。”

  民俗應該離商業遠一些

  究竟是什么原因讓民俗文化逐漸“迷失”呢?

  李慶明說,“現在我們的教材都是重科技、理性,而忽視了文科,長久導致了‘重理輕文’的怪象。曾有人把課本里將民俗的文章都圈起來,最后發現寥寥。現在大家都在說海洋文化,但是事實上課本里關于海洋文化的東西也是寥寥。”

  梅子涵則認為,“現代生活太過商業,商家常常只將傳統節日的外在形式簡單剝離,而現在的小年輕,又從小接受這些環境的熏陶,從而導致了‘有節日無文化’的現狀。”

  目前的狀況,應該怎么辦?李慶明覺得,“我們還是應該一點一點去滲透,就像我們學校,剛剛組了一個民俗體育運動會,搞了一些民俗展,通過一些課堂滲透傳統文化的知識。”

  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葉舒憲認為,民俗文化的傳承需要從小朋友做起。“當下中小學的民俗文化教育遠遠不夠,如何引導孩子了解民俗文化,是目前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但民俗文化要進課堂,其實也是一個難題,單單師資,就很難跨越,所以還是有一定困難。”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現代金報(2014-06-1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