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是第9個文化遺產日,“2014首屆芳草非遺嘉年華”大型公益活動在北京朝陽區芳草地國際學校教輔中心啟幕。孩子們憑借自己手中的“非遺護照”,可以在現場體驗面塑、剪紙、太極拳等21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零距離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圖為孩子們現場觀摩畫葫蘆(攝影:陳曦)
6月14日是第9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文化遺產日主題是“讓文化遺產活起來”。連日來,各地舉辦多項活動,讓百姓走近文化遺產。
當天,貴州省公布啟動實施《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規劃(2014—2020年)》,這標志著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規劃進入全面實施階段,這也是全國第一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規劃。
根據《規劃》,貴州將具體以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深度調查,建設數據庫;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實行整體性保護和生產性保護;培養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人才隊伍;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理論研究;合理開發利用非物質文化遺產;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精品創作;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系列活動及品牌建設等方面為重點工作任務。擯棄“重申報,輕保護”現象,切實做好貴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工作。貴州要求從2014年起,省級財政在原有基礎上每年增加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經費1000萬元。各市(自治州)、貴安新區和各縣(市、區)也將建立本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專項資金,納入年度財政預算。
6月12日至15日,由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與中國昆劇古琴研究會共同策劃主辦的“良辰美景——恭王府第七屆非遺演出季”在北京舉辦。在為期4天的演出季中,共有2場古琴專場和2場昆曲專場與觀眾見面。
河北省面向公眾推出了116處文化遺產地、文物保護單位、古跡遺址、博物館、紀念館減免費開放活動,讓群眾與文化遺產、文物有零距離接觸的機會。據了解,這116處文物單位中有98處免費開放、6處半價開放,減費開放和適當優惠各1處。其中,免費開放單位河北博物院推出的“北朝壁畫”“曲陽石雕”“名窯名瓷”等8個陳列近5000件(套)文物,吸引了大批市民前往參觀。
2014中國文化遺產日安徽主場活動主題為“遺產與未來”,為體現這一主題, 安排了一系列文化遺產進校園的活動。6月12日至17日“黟縣百工展”在安徽大學校園舉辦。作為安徽文化遺產日主場重點活動之一,不僅展示了該縣能工巧匠們高超的石磚木竹雕刻技藝,以及漁亭糕、臘八豆腐等地方風味濃郁的土特產,還同時展出了安徽大學師生在黟縣實習調研時寫作的筆記、文章,拍攝的圖像等。《黟縣百工》一書也于6月12日首發。
6月14日,山東非遺師徒傳承現場展演在山東省文化館舉行,全省20名非遺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攜徒弟現場展演非遺保護成果。“來者何人?俺乃泰山石敢當!”一陣熱鬧的鑼鼓聲,配上地道的琴書唱腔,一場皮影戲演出開始了。國家級非遺項目泰山皮影戲傳承人范正安與幾名徒弟一起,為現場觀眾奉獻了一場別具特色的皮影戲片段演出。“很好看,有文化味兒,讓我們重溫了小時候的場景。”濟南市民王宇說。
“這不是在今年春晚上唱歌的小伙嗎?”陜北民歌歌手杜鵬鵬正準備開唱《一對對鴛鴦水上漂》,便被現場眼尖的觀眾認了出來。6月14日,在西安大唐西市金市廣場上,被遮雨棚、雨傘、雨衣“包裹”的市民和游客卻將文化遺產日專場演出的舞臺團團“包裹”,秦腔、陜北民歌、紅拳、韓城行鼓、周至牛斗虎、陜西快書等眾多國家級、省級非遺項目的魅力調動著現場熱情,演員、民間藝人冒雨演出的精神讓掌聲持久而熱烈。當天上午,陜西省慶祝2014年文化遺產日主會場活動在雨中舉辦。除專場演出外,在非遺技藝現場表演區域,眾多傳承人和藝人進行著技藝展示,并不時與現場觀眾互動,現場氣氛熱烈。
從6月14日起,云南省文化廳、昆明市多部門精心組織,在昆明市翠湖公園蓮花禪院、云南美術館等地,分別舉辦了展演、展覽等七大活動。在翠湖公園蓮花禪院,24個國家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及部分傳承人,現場展示了金屬鍛制、雕刻塑作、織錦刺繡、陶瓷燒制、剪刻竹編、傳統醫藥和制茶技藝。
6月14日上午,福州三坊七巷的游客們看到了一支40多人的神秘紅衣巡游隊,中間八人抬著兩個巨型筍狀粽子,大粽子身披吉祥紙花、金箔紙,還掛著許多小拇指大小的小粽子,頂上分別裝飾著龍鳳圖,兩邊簇擁涼傘隊、花車隊,還有挑著大籃子里裝著許多小粽子向過往民眾不斷發放,引發現場觀眾歡呼連連。這是福建省文化遺產日系列活動啟動儀式中的一個場景。客家游大粽只是龍巖非遺展演的一項活動。遍布在三坊七巷各處的精彩展演讓人眼花繚亂。據介紹,龍巖非遺專題展將持續到6月21日,是來自龍巖的客家文化首次在省城亮相。
今年文化遺產日,廣東省結合“非遺傳承,人人參與”和“保護遺產,留住鄉愁”主題口號組織開展系列活動。為加強廣東文物古跡的保護,還舉辦了“文物保護大家談”、“南海Ⅰ號”第一階段考古工作宣傳等系列活動。在深圳,與市民切身相關的免費文物鑒定活動現場異常火爆,記者在現場看到,活動還未開始,市民們就都拿著自己的“寶貝”排起了長隊,耐心等待專家的檢驗。
今年,黑龍江省把遺產日主會場設在大慶市,大慶非遺中心主任郝維國告訴記者,此次活動共制作190塊展板,對大慶市所有經過認證的包括縣級、市級、省級和國家級非遺項目進行全面展出,讓廣大市民了解非遺、認知非遺、走近非遺。據了解,作為主會場的大慶除舉辦大型展覽外,還印制了5萬張宣傳單及舉辦了大型非遺講座。
6月12日,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首屆“非遺文化節”在武漢西北湖廣場舉行開幕儀式。開幕式上,百余名繡女在漢繡大師黃春萍的指導下專注地展示著漢繡繡技,動作嫻熟、針法多樣,吸引了人們對漢繡的關注。著名單弦拉戲表演藝術家顧耀宗與三位徒弟用一弓一弦一指模擬著各種動物聲音,連貫婉轉,極為逼真,令觀眾嘖嘖稱奇。
6月14日,重慶主題活動緊扣“非遺傳承,人人參與”的主題口號,準備了許多互動性、參與性較強的活動。在重慶巴南人民廣場兩側,蜀繡、榮昌折扇、榮昌陶器制作技藝、重慶漆器髹飾技藝、劉氏刺熨療法、墊江角雕、黃楊木雕刻工藝等近40個展間一字排開,市民近距離欣賞了來自重慶民間的技藝展示。市民不僅能親手觸摸精巧的傳統手工制品,更能親自參與到糖畫、梁平木版年畫、烙畫、剪紙、布藝的創作、制作中。
廣西博物館推出了《八桂史話》專家講座、文物拼拼樂、“文化遺產小衛士”、工藝制作體驗等19項活動。其中,“我為廣西博物館贈言”活動將持續3個月,活動中,觀眾可在明信片上寫下自己對博物館文化遺產保護宣傳工作的真實感想。
在貴州省博物館設置的開幕式主會場,安排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統音樂舞蹈戲劇展演、珍貴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圖片展等活動。同時,貴州省文化行政主管部門與貴州民族大學、貴州師范學院等院校聯合組成的若干支“貴州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青年志愿者小分隊”深入到社區、軍營、村寨、校園、廠礦等地開展非遺宣傳、慰問傳承人、非遺展演等系列活動。
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展演活動由開幕式文藝演出、非遺項目宣傳展示、戲曲歌舞展演、實物及音像圖片展覽4個部分組成,共有全省8個市州17個國家級、省級傳統技藝類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參展,7個國家級傳統音樂、曲藝類非遺項目現場展演,同時邀請17名國家級和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現場展示民間絕活。山西省文化廳舉辦了“山西省2014文化遺產日暨晉中文化生態保護區傳統劇目展演周”活動,在太原、晉中舉辦5場演出。
6月14日起,江蘇省古籍保護中心以古籍保護為宣傳重點,啟動了“中華古籍保護計劃”成果宣傳推廣江蘇站活動,活動將持續至7月1日。為了體現“非遺傳承,人人參與”的精神,由海南省文體廳主辦,海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海南省群眾藝術館承辦的黎族織錦大賽同日在海南省博物館舉行,來自全省50余位黎錦編織高手,經過2個多小時角逐決出10個獎項。內蒙古文化廳在內蒙古博物院舉辦《內蒙古蒙古族傳統服飾典型樣式》首發儀式暨蒙古族傳統部落服飾展覽;烏蘭察布市博物館圍繞 “讓文化遺產活起來”這一主題舉辦了文博論壇。寧夏各地文化部門通過展覽展示等活動向市民介紹了自治區重點文保單位、國家級和自治區級非遺項目,以及非遺資源分布、種類、工藝特點及傳承保護成果,以此喚起大家對文物保護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