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用光影記錄沉甸甸的歷史

2014/6/17 10:10:33 點擊數: 【字體:

 

  季羨林曾說過這樣一段話,“我們知道,世界上歷史悠久、地域廣闊、自成體系、影響深遠的文化體系只有四個:中國、印度、希臘、伊斯蘭,再沒有第五個;而這四個文化體系匯流的地方只有一個,就是中國的敦煌和新疆地區,再沒有第二個。”

  爾冬強走的絲路,不止敦煌、新疆。在他的鏡頭下,古老的絲綢之路,以最真實的面貌得到全面呈現。這些不畏艱險所取得的視覺文獻資料,正在中華藝術宮的寬闊展廳展出,其中不少珍貴文獻是首次披露。6月15日,爾冬強絲綢之路視覺文獻展學術研討會召開,專家學者匯聚于此,探討視覺文獻展的學術意義和價值。

  圖像與文獻兼美,展現不一樣的絲綢之路

  “細想我們的生活,通過絲綢之路改變了多少?”在研討會現場,考古學家胡戟感慨。

  在過去的10余年里,爾冬強先后多次行走絲路。這條古老而現代的路,成為他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一部分。10余年后,爾冬強將自己30多年關注古絲綢之路所積攢的大量珍貴文獻、10余年來無數次重走絲路所拍攝的大量視覺圖片,呈現在公眾面前。這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他把攝影當成視覺文獻來做,用圖像記錄了很多歷史,這是一個很高的境界。”胡戟評價。

  爾冬強的鏡頭下,并不是那些炫技的風景照。他采用了大量黑白照片來表現自己眼中的絲路,摒棄所有修飾,以文獻記錄的眼光拍下靜默、荒涼的古跡。位于羅布泊的樓蘭“三間房”遺址,斯文·赫定、斯坦因等人都曾先后來過這里,爾冬強選取斯坦因當年的角度,在百余年后以同樣的視角拍下同一景象,兩張照片對照展出,流逝的時光仿佛觸手可及。

  “對于攝影師,我們有時會認為他們拍了一些視覺效果不錯,但是缺乏深度的作品。”敦煌學家、上海古籍出版社敦煌西域編輯室主任府憲展感慨,“但是爾冬強的作品不是這樣,它是文獻,讓我們感受到了沉甸甸的歷史感。”

  “這是一個新時代的探險家帶來的東西,通過他的鏡頭讓我們看到不一樣的絲綢之路。”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主任榮新江教授說。

  一次次重走,艱苦可想而知。“有一次是冬天,零下一二十攝氏度,爾先生自己扛著幾十斤的攝影設備,整個下午都靜靜地在雪地里待著。”曾與爾冬強同行過的中山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姚崇新回憶。

  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南亞系教授段晴說,自己在幾幅作品之間流連忘返,“你有一種想去擁抱的感覺。絲路上有很多工作是很艱苦的。他拍出的東西都非常孤獨,卻有對生活的一種熱愛。”

  藝術與學術兼具,呼喚對絲路更多關注

  在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孟憲實眼中,爾冬強帶來的視覺文獻展,“就是一個人跟絲綢之路對話,實質是他對絲綢之路的認識。”

  這一對話,不是喃喃自語,而是涓滴成流當中的一個美麗音符。孟憲實說,在今天,中國正在重新對絲綢之路展開對話和認識。“絲綢之路以后會怎樣,還需重新研究才能了解。在今天的文化背景下,我們更看重的是絲綢之路未來的價值。”

  而今天的絲綢之路,需要更多的關注目光來豐富它的研究。“爾冬強走絲路,不僅是藝術的追求,在學術上也有很大貢獻。”歷史學家徐文堪認為。他說,關于絲路的研究還有很多薄弱的地方。“絲路沿線有些小語言,國內可能也沒人研究,但這些在西方都有人研究。我們還是要踏踏實實填補這些空白,使我國能夠成為世界研究絲綢之路的一個中心。”

  就像北京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中心研究員朱玉麒所言,“絲綢之路雖然是一條線,一條面,但是是由一個個點構成的。只有點都研究透了,這條線才能重新貫通。”

  中國人民大學教授、考古學家王炳華曾在新疆待了40年,他說,“要把新疆、絲路放到歐亞大陸來認識、理解。展覽中這么多的視覺文獻,見證著歐亞文明發展的部分過程。這些資料怎樣發揮更大的效能,奉獻給全社會,需要大家共同思考。”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日報(2014-06-16)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