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六,人曬衣裳龍曬袍。”昨日,農歷六月六,是中國傳統的曬譜節,第六屆湖北曬譜節在省圖書館舉行。主辦方提出,曬譜節將積極申報非物質文化遺產。
潘氏、左氏、竇氏、謝氏、馮氏、吳氏、汪氏等40多個姓氏的近百部宗譜,在省圖書館特藏部東大廳“曬出”。省圖特藏與地方文獻部主任范志毅介紹,家譜與方志、正史構成了中華民族歷史大廈的三大支柱,省圖書館為此建立了家譜收藏服務中心,公開征集家譜。目前,位于該館5樓的家譜閱覽區,藏有500余部明朝至今的紙質家譜,100余部數字化家譜,60余種家譜縮微品。省圖書館是我省家譜收藏最多、保護最好的公共文化事業機構,但其家譜收藏數量與上海、湖南等地的博物館相比,還有不小差距。
主辦方介紹,每年一屆的六月六曬譜節,至今已在我省連續舉辦了六屆,從今年開始將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曬譜節的舉辦,一定程度促進了譜牒文化的發展,也激發了群眾對族譜文化研究的熱情。記者別鳴、通訊員劉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