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小學一年級課本是否該刪掉古詩?

2014/8/29 9:52:21 點擊數: 【字體:

  再過幾天上海中小學就將迎來開學,一些提前拿到一年級上學期語文課本的家長和老師發現,語文課本比原來輕薄了很多,不僅刪掉了舊版本中全部8首古詩,7個單元45篇課文也縮減為6個單元40篇課文,篇幅總量減少了30%,識字量和寫字量分別比原來減少了16%和45%。 (據8月26日《東方早報》)

  正方

  孩子學古詩不妨再慢些

  □司馬童

  “刪除古詩”不必驚言“刪除文化”。有識之士早就指出,小學一年級確實沒有必要急著學古詩、背古詩。源遠流長的經典古詩,自然代表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但不應忽略,這些文化的精粹和精華,應該在有一定詞匯量基礎時再去學習。否則就似拔苗助長,只會讓小孩子們普遍產生 “消化不良”。更重要的考慮還在于,讓那些啟蒙初始的低年級孩子,一進校園就面對艱澀難懂的古詩去死記硬背,恐怕只會催生其厭學情緒,反而得不償失。

  要知道,上海此次“瘦身”嘗試,是因為今年上海兩會期間,一批一線教師通過實踐和分析,向市政協提交的《關于“切實減輕小學生學業負擔”的建議》。而現在教材出現的這些改變,則正是教材設計要把握學生年齡特點與學習規律的積極體現。而且對比來看,人教版和蘇教版的課文數均明顯少于滬教版,上海教材的“瘦身”之舉,并不顯得有多突兀。

  古詩何妨慢些學?一些家長對于“刪除古詩”表示遺憾情有可原,但卻最好不要將此稱作“矯枉過正”。事實上,依著目前許多地方低年級 《語文》教材的設計模式,咱們“填鴨教育”現象仍然頗為突出。最近在微信上大熱的“美國加州小學語文教材”,都以精美的繪本形式為主,由淺入深,有趣優美,自然能激發孩子的閱讀興趣。如此說來,暫擱一邊的古詩,等孩子們學習興趣越來越濃時再去認真捧讀,有啥不好的呢?

  反方

  為減負豈能拿古詩開刀

  □李記

  簡單分析不難發現,公眾每次對教材增刪的爭論,每次都“義正詞嚴”地操碎了心,說到底還是期望“滿滿都是精華”的教材的出現。然而現實情況卻是,各大出版社嘔心瀝血“創新”推出的教材,總能讓家長和教師挑出這樣那樣的毛病。在此背景下,無怪乎有網友會說,僅有的幾首朗朗上口、意味雋永的古詩,也被“咔嚓”掉了。如此,傳統文化如何傳承發揚?

  由教材屢屢修訂、屢屢招致不滿,最容易聯想到近幾年“民國老課本”的重新被發現和重視。很多家長和教師,更是在對比閱讀中,放大發現當下教材的缺憾與不足。暫且不論這樣的粗線條的對比有多大的現實意義,僅就當下的情況看,公眾呼喚“民國老課本”、爭議頻繁增刪修改的教材,小而言之,是對當下急功近利、粗制濫造的教材編寫的憤懣;大而言之,是對各種打著“減負”旗號進行的課改成效甚微的不滿。

  公眾每一次對教材增刪的揪心,說到底還是對當下教育存在的諸多問題的憂心。課本刪除了古詩,家長們固然可以通過購買《唐詩三百首》彌補。但必須認識到,課外閱讀畢竟不能替代教材教學,課外“補課”更是和減負的初衷背道而馳。要想紓解公眾的質疑,不再讓他們為教材增刪“操碎了心”,必須進一步嚴肅規范教材編寫,增設專家細致把關、教師參與論證等程序,不讓只注重速度不在乎質量,錯誤頻現,品質低劣的教材進入中小學課堂。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四川日報(2014-08-28)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