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藝術授權:實現藝術品價值最大化

2014/9/25 9:04:56 點擊數: 【字體:


藝術授權:實現藝術品價值最大化


藝術授權:實現藝術品價值最大化

數據來源:中國拍賣行業協會 制圖:邱玥

藝術授權:實現藝術品價值最大化

畫家葉建新的水墨青花陶瓷藝術作品吸引了觀眾的目光。中國畫正通過多種藝術形式走近百姓生活。本報記者 馮蕾攝

    通過藝術授權的方式開發藝術衍生品,是目前發展文化產業,推動藝術市場繁榮的一個重要方面。

    近日在光明日報社和中國傳媒大學舉辦的“水墨青花的藝術精神——葉建新作品研討會”上,藝術授權的話題再次引發熱議。藝術授權是指授權者將藝術品以合同的形式授予被授權者使用,被授權者按合同規定從事經營活動,并支付相應的報酬。專家們指出,藝術授權是將藝術家的著作權運用于文化產業中的重要方式。從更廣的范圍來看,藝術授權的目標是實現藝術價值的最大化,讓更多藝術種類走進大眾生活。

1.藝術授權蘊含巨大潛力

    文化部發布的《中國藝術品市場年度報告》顯示,2010年中國藝術品授權和衍生品交易總額達60億元,2011年我國藝術授權品、藝術復制品、藝術衍生品交易總額為180億元。據歐洲藝術基金會報告測算,2013年中國內地的藝術衍生品市場交易額在300億美元以上。

    有關專家指出,長期以來,西方藝術品市場一般是“兩條腿”走路:一是通過畫廊及拍賣一、二級市場向外銷售原創作品;另一方面則是通過各種藝術商店對外銷售藝術衍生品。前者針對稀有高端人群的收藏需要,后者則使藝術品進入大眾生活。在中國,這兩種方式走出了截然不同的發展軌跡:一方面是一、二級藝術品市場交易額早已突破千億;另一方面,藝術衍生品龐大的市場潛力則依然沒有找到突破方向。

    國家文物局的調查顯示,國內衍生品產值超過500萬元的博物館僅有北京故宮博物院和上海博物館兩家,和臺北故宮博物院一年的衍生品營業額在3億元新臺幣左右、英國TATE博物館商店年銷售額3億元—5億元、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商店年銷售額5億元—7億元相比,國內衍生品市場處于相對初期的發展階段。

    據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近日發布的《中國文化產業發展報告(2014)》顯示,2013年中國文化產業增加值將達2.1萬億元,約占GDP比重的3.77%。

    中國傳媒大學美術傳播研究所所長葉建新指出,在西方發達國家,文化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在25%到34%,韓國曾經一度高達47%。中國文化產業的占比明顯偏低。這就需要藝術衍生品的發展有大的突破,通過授權的方式使其融入人們的生活,進而形成生產力。

    藝術授權的意義,不止于對市場的開拓。在“水墨青花的藝術精神——葉建新作品研討會”上,著名美術評論家、中國藝術研究院美術研究所研究員王鏞說:“水墨是中國的國粹,青花也是中國的國粹,葉建新教授將兩種國粹融合在一起。如果能通過藝術授權的方式,將類似的優秀作品進行挖掘,以此為基礎開發更多優秀的富有傳統文化意味的藝術衍生品,將擁有巨大市場。”在他看來,這不僅關系著文化產業的發展,更關系著文化的傳承和藝術精神的弘揚。

2.藝術授權不是簡單復制

    “不同于簡單復制,藝術衍生品應具有更高的內涵。”葉建新說。

    他指出:“簡單地把一個圖案附著在另外的器物上可以稱為藝術品的衍生。比如我有一幅畫,讓它附著在絲綢、陶瓷等不同的材質上,這是藝術品的衍生。但是,我們不能只是利用不同的材質來復制藝術品,需要通過藝術創新豐富其文化內涵。此外,要使藝術家真正參與藝術衍生品創作,讓他的藝術價值觀以不同的材質、不同的題材進行表現,并通過產業化的途徑實現經濟效益,提升百姓生活的文化藝術含量。”

    “在1998年、1999年,我參與了若干款藝術衍生品的開發。獲得著作權人授權后,相關人員把《開國大典》這幅油畫進行了衍生品開發,當時僅僅是這一款,它的銷售額就達到了三千多萬元。”葉建新說,“藝術授權潛力巨大,但如何體現藝術家的創意和創新精神是關鍵。”

    近日在山東桓臺舉辦的2014首屆中國美術傳播峰會首次發布了“桓臺指數”。指數通過100余項指標對藝術家個人品牌價值進行評價。這個旨在對藝術家個人品牌價值進行數據體系分析的指數,把目光瞄準了人的價值。盡管仍處于初步探索階段,但它代表了社會對藝術家個人價值的尊重。有關專家指出,這也為藝術授權的推進奠定了基礎。

    據了解,作為國內藝術版權領域知名的專業公共服務平臺,上海藝術版權開發中心去年公布“三年行動計劃”,明確在2013年—2015年的三年內,將引導不少于50位(家)藝術家或藝術機構達成藝術版權授權協議,帶動產業上下游不少于100家生產和服務性企業介入藝術版權開發經營活動。

    該計劃明確,為了突破藝術版權產業在藝術原創作品版權授權環節的瓶頸,上海藝術版權開發中心將與上海文化產權交易所、上海版權服務中心等機構合作,搭建“藝術家原創作品版權授權交易平臺”,確保授權藝術家獲得公開透明的第三方服務和相應的經濟回報,同時探索建立“藝術家版權授權資源庫”。

    “通過保護知識產權給藝術家合理回報,將充分調動創作主體的積極性。”文化部文化產業司巡視員孫若風指出,一手抓原創,一手抓融合,即一方面提高藝術產品的質量和競爭力,另一方面推動其和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要達到這一目標的關鍵在于創作好的作品。

3.授權制度體系亟待完善

    相關專家指出,由于藝術授權仍處探索階段,當前仍面臨不小的挑戰:一是眾所周知的知識產權保護不足;二是中介組織不完整;三是產業分工不細致。

    北京大宋怡和文化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相關負責人指出,藝術衍生品對供應商的要求很高,因為跟藝術掛鉤,有一定的使用和收藏價值,所以對產品工藝的要求比較高。同時藝術衍生品很少量產,一般來說都是300套—1000套的生產規模,這就造成了一個尷尬的局面:小工廠達不到生產要求,而大工廠覺得量少不愿意接單。

    專業從事藝術衍生品開發的上海浦東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華凌磊說,目前國內藝術衍生品市場上游設計與下游生產沒有形成良好的互動。原因在于上游企業不能提供給下游生產廠家很豐富的產品。

    相關專家指出,當前藝術衍生品市場缺乏設計意識,吸引力不足。同國外形形色色的藝術衍生品相比,我國藝術衍生品種類還很少。國外的藝術衍生品非常講究對原創作品的二次加工設計,我們卻還停留在把一個圖案簡單地附著在某一個器物上等簡單的商品設計概念。

    據了解,國內很多博物館已經開始注重開發利用衍生品,但還僅限于將藝術品縮小或復制在相應的日常用品上,以低廉的價格出售。例如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其周圍的小商鋪堆滿了粗制濫造的兵馬俑小雕塑和廉價的小紀念品。在畫廊與美術館里,有些藝術品只是被簡單地移植到T恤、杯子等上面,這樣的產品消減了藝術效果,導致消費者對其失去興趣。

    根據全球經濟發展規律,人均GDP達到4000美元時,文化藝術品交易市場開始興盛;當人均GDP達到8000—10000美元時,藝術品市場達到鼎盛。當前,我國人均GDP已達4000美元,藝術品市場正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

    有關專家認為,全民藝術品時代正在到來。如何形成從藝術家、授權商到制造商、銷售商等藝術授權的產業鏈,還需要不斷探索。(本報記者 馮蕾 通訊員 李希然)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09-25)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