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社科院專家:中國文化的胃是儒家文化

2014/9/26 10:48:14 點擊數: 【字體:

社科院專家:中國文化的胃是儒家文化

  趙法生(資料片)

  9月24日,在紀念孔子誕辰2565周年之際,國家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性。

  處于現代轉型當中的國家與社會需要什么樣的傳統文化?受過沖擊的儒家思想,又該如何重新搭建起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包容他國文明?

  本報記者就此專訪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儒教研究中心秘書長趙法生。

  本報記者 張榕博           

  “常道”不能丟        

    堅持家庭、社會、民族的道德底線

  記者:當我們今天再講傳統文化,我們到底是需要什么樣的傳統,哪些還可以為我們所用,有沒有判斷的標準?

  趙法生:這是一個學界一直爭議的問題,但也不缺乏比較鮮明的答案。仁義禮智信、禮義廉恥、孝親敬老這些基本人倫常理,即使是在世界范圍內,也具有價值。如果需要對傳統文化,特別是儒家文化揚棄的話,那么標準就是這些“常道”不能丟,而且隨著多元文化進入社會,人們的思想也更容易受到影響,傳統文化中“常道”的現代意義就是堅持我們家庭、社會、民族的道德底線。

  傳統文化也要變革    

    新儒家文化會與社會現代轉型同步

  記者:傳統文化要去粗取精,這說起來很容易,但是文化不同于器物,不是說哪里不好了,可以直接砍掉,F在我們說去粗取精,那最終經過轉化后的傳統,其理論根基在哪兒?

  趙法生:在儒家文化中,本身便有“變”與“常”的分析。前面所說仁愛、修身、民本、和諧、重視家庭等思想,都是常道,是不變的東西。這些如果變了大眾也不會愿意。

  但是孔子也認為,文化是為社會服務的,因此社會發展,文化也會變革。從“五四”以來,一部分人批駁傳統文化,一部分人則探索傳統文化的現代轉化,梁漱溟就是其中一個,他談到了儒家文化的綜合創新,并在鄉村儒學中尋找現代性的路徑。我相信,一個新的傳統文化體系需要幾代人去共同努力,新儒家文化的現代轉型,會與社會的現代轉型同步。

  吸納外來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國文化的胃

  記者:如今多種文明并存,近代以來,我們先講不同文明的比較研究,最近幾十年,我們又開始講文明對話,現在說要學習吸收不同文明的優秀成果,要兼容并蓄,我們的傳統文化是否有這個吸納的能力?這種理論自信從哪兒來?

  趙法生:還記得“和而不同”這個詞語么?談到的就是我們傳統文化當中對外來文化的吸納能力。

  從歷史上看,佛教文化作為一個同儒家文化差別比較大的外來文化,經過從東漢到唐朝幾百年時間的融合,最終成為今天中國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中國文化之所以有這個容納能力,是因為中國文化的胃是儒家文化,F在我們說這個胃不行,給切掉了,所以本身母文化出現了危機,怎么能消化其他的文化呢?消化不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文化的融合首先要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復興,你的胃很堅強,免疫力很堅強,才能消化各種營養,才能融合其他文化。

  學習西方跑偏了      

    教育人們有個好人品,這個不該扔

  記者:近代我們學習西方,一開始學器物,秉承中體西用,但學得四不像,繼而有全盤西化的提法,就是考慮到文化是個系統,沒法擇其部分來學習,如今我們再說學習借鑒,到底該怎么學?

  趙法生:梁漱溟曾說中國的教育“不中不西”,既放棄了我們對人倫常理的育人教育,同時學習西方的知識教育又沒學到位,學習人家的文化時,道路走錯了。

  如今我們來看,孔子當初倡導的教育就是“育人”,就是教育人們有一個好人品,這個根本不該扔掉,F在我們又太重視知識學習,成了“一條腿”走路的人。這樣路走得太久,自己就會亂了。相反,我們需要堅持一些傳統文化當中的常道,根本的信條不能變,這樣學習外來文化才能有自信,才能正確地兼收并蓄。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齊魯晚報(2014-09-25)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