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城市雕塑如何塑造城市靈魂——關于我國城市雕塑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2014/9/30 12:50:28 點擊數: 【字體:


城市雕塑如何塑造城市靈魂——關于我國城市雕塑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青島城市雕塑《五月的風》。王鶴攝


城市雕塑如何塑造城市靈魂——關于我國城市雕塑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長沙城市雕塑《青年毛澤東像》。華梅攝

城市雕塑如何塑造城市靈魂——關于我國城市雕塑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濟南城市雕塑《泉》。資料圖片

城市雕塑如何塑造城市靈魂——關于我國城市雕塑發展的調查與思考


蘭州城市雕塑《黃河母親》。王鶴攝
 

    調查人:王 鶴(天津大學建筑學院)

    隨著中國城市化進程由追求量的增長轉向追求質的提高,人們對城市雕塑寄予了更高的期待。怎樣改變“千城一面”?如何培養公眾對城市的認同感?如何使城市外表鮮亮,同時又擁有獨一無二的靈魂?今年7月-8月,天津大學建筑學院課題組對國內10多個不同規模城市的城市雕塑做了實地調研,并有針對性地對城市雕塑建設中的立項者、創作者、施工者,以及曲陽等雕塑加工地區的相關企業負責人進行了訪談。調研表明,解決上述這些問題,城市雕塑可以發揮獨特作用。

1.群眾對城市雕塑藝術需求得到初步滿足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市雕塑規模快速擴大,門類逐漸齊全,初步滿足了人民群眾對城市文化藝術日益增長的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受重視程度不斷提高

    中國缺少在城市公共空間中設置雕塑的傳統,除20世紀20、30年代由留學人員進行過有限嘗試外,新中國城市雕塑事業基本從空白起步。1959年北京落成了十大建筑,并涌現出第一批有代表性的大型雕塑精品,如人民英雄紀念碑浮雕、農展館雕塑等,但全國范圍城市雕塑發展仍十分緩慢。改革開放后,大規模的城市化建設產生了對城市藝術的強烈需求,城市雕塑也開始得到各級政府和有識之士的重視。1982年,北京和上海被中央批準為兩個最早開展城市雕塑建設試點的城市。公眾對城市雕塑的鑒賞能力在不斷提高,他們對城市文化形象塑造也擁有了更大發言權。這種上下一心的氛圍,有力地促進了我國城市雕塑快速發展。

    總量增長較快,門類相應齊全,形式漸趨多樣

    在1949年至1979年的三十年中,上海只建造了40余座室外雕塑,但到了2003年上海室外雕塑總量已達1037座。據統計,北京市室外雕塑2012年為2512座,天津市2009年主城區雕塑為400余座,重慶市2010年主城區城市雕塑為300余座,均比改革開放前有較大增長,而且包括了紀念性雕塑、主題性雕塑、裝飾性雕塑等不同類型,涵蓋了傳統、現代等各種風格以及具象、抽象等多種形式。

    涌現出一批深具時代性、地域性的城市雕塑精品

    1983年落成于深圳市政府廣場的《開荒牛》,表現了健壯的牛牯奮力拉起盤根錯節的樹根,寓意特區人與各種阻礙發展因素進行的不懈斗爭,該雕塑不僅成為深圳特區的象征,也在相當程度上成為了整個中國經濟騰飛的精神圖騰,至今依然煥發出巨大的藝術張力。青島《五月的風》雕塑,取材于1919年最初爆發于這座城市的“五四運動”,螺旋向上并向周邊發散擴展的雕塑形體具有強烈的動感,火紅的噴漆進一步凸顯了五四精神朝氣蓬勃的主題,集中表現出青島的進步傳統與現代化風貌。唐山大釗公園中威嚴不屈的《李大釗》、濟南市表現趵突泉魅力的《泉》、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寓意四海賓朋匯聚的《五洲擎天》、長沙橘子洲頭意氣風發的《青年毛澤東像》等,都是這樣深刻表現所在城市文化精髓的城市雕塑,它們在提升城市知名度,拓展城市文化軟實力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也成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城市雕塑在反映時代主題、接軌世界潮流、傳承傳統文化等方面成就的集中體現。

2.與城市文化沖突、形式雷同成突出問題

    通過分析近年來一系列違背社會秩序和藝術規律,引起人們關注、質疑甚至反感的城市雕塑案例,可以窺見我國城市雕塑發展中面臨的主要問題。

    部分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格格不入

    城市雕塑應當忠實反映所在城市的文化,并加以凝練和升華。丹麥《海的女兒》具有感動人心的力量,與它位于哥本哈根的海灘——安徒生筆下童話般的環境分不開。中國部分城市熱衷于布置西歐巴洛克風格的人像、馬車,與所在城市的文化絲毫沒有聯系,甚至破壞了城市原本的文化形象。

    部分城市雕塑形式雷同,制作粗糙

    近年來,由不銹鋼球、飄帶狀構成的簡單抽象雕塑在各地大量出現,雷同、缺乏設計且制作粗糙。這些雕塑或由公司制作,并在相關刊物上明碼標價推銷,或由沒有雕塑素養的設計者甚至非藝術家完成,缺乏基本的形式美感。

    部分城市雕塑盲目求大,建造過程不透明

    城市雕塑的主要功能在于通過自身形象產生社會價值,因此除少數得到全體公眾認可的重大題材外,盲目追求大尺度的城市雕塑,不但不能產生積極的社會效應,反而會讓公眾產生反感。在資金來源和資金使用過程不透明的情況下,公眾的質疑會更加強烈。2011年,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斥資1.2億元人民幣建設了一座帶有部分建筑功能、全高27米的宋慶齡像,引發公眾強烈質疑。該雕塑嚴重侵犯著作權,后匆匆拆除,造成巨額資金浪費。

    部分城市雕塑剽竊、仿冒現象嚴重

    國內城市雕塑領域存在嚴重的剽竊甚至山寨現象。歐美相當一部分知名城市雕塑幾乎都能在國內找到翻版。2014年沸沸揚揚的廣西貴港雕塑《夢露像》是某房地產公司出于宣傳目的制作的,這座雕塑完全是模仿美國藝術家Sward Joan(小強生)的作品。許多位于主干道的公司門前設置大型仿歐墓碑的人物像,也令人匪夷所思。對國內城市雕塑精品的剽竊和仿冒,極大地打擊了雕塑家的原創熱情,令不負責任的風氣進一步蔓延,破壞了培育城市雕塑精品的環境和土壤。

3.城市雕塑面臨四大矛盾制約

    中國城市雕塑發展中面臨的問題,其本質可歸結為四對主要矛盾。

    建設行為主體身份多元化與監管機制建設滯后的矛盾

    中國城市雕塑能夠快速發展并取得今天這樣的成就,與權力放開并引入市場化建設機制分不開。與此同時,相關監管措施卻未跟上,缺乏對多元化建設行為主體,如企事業單位、市以下的區、縣、鄉鎮各級政府建設行為的有效監管,目前城市雕塑領域引起非議的大多數案例,特別是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沖突,城市雕塑雷同缺乏形式美感的問題都與此有關。

    公眾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與城市雕塑優質生產資源相對稀缺的矛盾

    隨著公眾精神文化需求日益提高,中國各地區都在較短時間內開展了城市雕塑的建設工作。但有準確眼光的決策者、有相關知識和管理經驗的執行者、有良好設計技能的雕塑家、高水平的加工廠家,這些構成完整城市雕塑建設鏈條的優質生產資源卻相對匱乏。信息平臺建設滯后造成的信息不透明加劇了這一矛盾。

    急于求成心理與城市雕塑自身創作規律的矛盾

    大型城市雕塑建設周期往往相當長,這是城市雕塑建設的內在規律。《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用時14年,作者博格侖姆在完工前夕去世,由其子將雕塑完成。在中國,許多城市領導往往要求在一屆任期內將標志性雕塑落成,這使雕塑家難以深入考慮,加工企業面臨嚴苛工期,加上審批時間過長,而落成時間又被規定為某一節日,這些違背城市雕塑創作規律的做法制約了精品的出現。

    城市雕塑建設活動大眾化與城市雕塑知識普及滯后的矛盾

    城市雕塑建設更多征詢公眾意見是大勢所趨。但中國社會藝術教育長期不受重視,導致公眾藝術素養良莠不齊。城市雕塑相關知識的科學普及工作更是遠遠滯后,使得對城市雕塑選題、評論熱情很高的公眾難以客觀、準確地觸及真正的問題。這一矛盾直接導致雕塑家與公眾在某些場合的觀點對立,很不利于城市雕塑建設水平的提高。

4.他山之石:城市雕塑建設的海外經驗

    在世界范圍內,城市雕塑發展得比較好的國家,一般都將城市雕塑建設植根于本民族文化沃土之中,并在機制上走適合本國國情的道路。

    美國:大力投入,制度優先

    美國非常重視利用城市雕塑傳播社會主流價值觀。從19世紀末到20世紀上半葉,美國以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完成了《自由女神像》《拉什莫爾國家紀念碑》《林肯像》等大型城市雕塑,在提升國家凝聚力、號召力和文化軟實力方面,它們發揮了其他藝術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

    20世紀70年代,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與負責掌管聯邦實物財產的美國聯邦總務管理局聯手推出了“建筑藝術計劃”,在所有聯邦建筑項目中提取1%的資金進行雕塑等藝術建設,增強聯邦建筑的公民意義,并為美國創造持久的文化遺產。這一運作機制后被各州采納,并簡稱為“百分比藝術”。該計劃資助完成的底特律《水火環》、芝加哥《云門》等作品,都成為所在城市的文化象征。

    法國:風氣濃郁,尊重規律

    法國能夠幾個世紀占據世界雕塑領先地位,與政府對藝術家一以貫之的支持保護,以及全社會對雕塑家的尊重風氣分不開。充足的政府訂件使雕塑家能夠不受經濟困擾,全力投入創作,方才成就了凱旋門浮雕《馬賽曲》這樣永久激蕩觀眾靈魂的不朽杰作。羅丹從四十歲為法國工藝美術博物館設計《地獄之門》,直到逝世也未完成,換任何一個國家可能早就解除合同了,正因為決策者深刻洞悉城市雕塑藝術的客觀規律,采取了寬容態度,從而使《地獄之門》的幾個局部——《思想者》《吻》獲得巨大成功。法國的經驗證明,雕塑家只有話語權受到尊重并保持經濟獨立,才能在壓力下堅守自己的藝術擔當,潛心鉆研,從而成就永恒作品。

    日本:就地取材,注重普及

    在日本,各縣、市、町自治團體組織雕塑競賽或展覽,然后收購參賽作品并協調安排設置場所,以此作為城市雕塑,尤以“宇部模式”為代表。日本經驗中有三點值得借鑒:一是在競賽中限定使用石材、鋼鐵、陶瓷等當地材料,從而彰顯地方文化特色;二是這種方式能夠更好地將資助和扶持落實到雕塑家本人,青年雕塑家更是受益良多;三是這種方式過程相對開放透明,可以更好地與雕塑知識普及結合起來。比如八王子市在藝術家參賽創作過程中,組織市民集體現場參觀,增進了公眾對雕塑創作的直觀體驗,有效提升了公眾參與雕塑評選所必需的審美修養。

5.讓城市雕塑更好地提升文化軟實力

    解決城市雕塑建設中暴露出的一些問題,必須標本兼治,讓城市雕塑成為傳播正能量,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重要載體。

    探索科學合理高效機制,規范城市雕塑建設

    沒有科學的機制,城市雕塑精品的出現只能是優質生產資源偶然集中的產物。建議進一步借鑒城市雕塑高水平國家的先進經驗,比如美國“百分比藝術”為建設資金提供機制化保障,成立包括政府官員、藝術家、建筑師、評論家和社區代表在內的多元化評審委員會,保證評審意見的公正和全面。目前,國內在這方面已有一些好的探索,如上海市建立的城市雕塑的“三層兩級”管理體制和“四位一體”運作機制。中國國家藝術基金已經成立,預計今后資助范圍也將擴大到城市雕塑藝術。

    提升社會藝術教育水平,促進雕塑知識普及

    懂得欣賞藝術作品的觀眾群體會促進藝術創作水平的提升。建議相關部門利用各種渠道深化社會藝術教育。具體方法上,可以考慮組織城市雕塑建設、管理部門進行集體學習,邀請雕塑家或藝術評論家進行講座。天津市河西區建委2006年邀請雕塑家舉辦《城市雕塑與城市文化》主題講座,取得了良好效果;從大學入手,針對不同專業開設與城市、科技發展緊密相關的新型校際藝術教育課程,如城市雕塑、公共藝術、環境設計等;加大對海內外優秀城市雕塑案例的介紹以及對成功建設經驗的分析;借鑒日本經驗,邀請公眾代表參觀雕塑家工作,實地了解一件城市雕塑是如何構思、設計并制作出來的,從而樹立公眾對城市雕塑客觀、全面的認識。

    打造城市文化支持系統,助力城市雕塑宣傳

    優秀的城市雕塑不會誕生于“文化孤島”,而必然要依托發達的文學、哲學、建筑、藝術體系而存在。因此,有志于發展城市雕塑的省、市,應當制定鼓勵文化發展的綜合政策,動員各領域學者、專家和民眾的力量,整理出本地區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形象,為雕塑家創作提供支撐。媒體也要注意對優秀城市雕塑的宣傳及對雕塑家創作熱情的保護,比如“十大正能量城市雕塑”“尋找最美城市雕塑”等網絡評選就具有積極意義。

    實施嚴格城雕甄別程序,壓縮存量控制增量

    美國、日本等國對劣質城市雕塑,探索出了各具特色的城市雕塑退出機制。中國也不能被大批量制作的劣質雕塑束縛手腳。要對由具有城市雕塑創作資格雕塑家創作、有藝術主題和藝術獨特性、著作權得到保護的城市雕塑加以認定,在這一過程中,對不具備上述條件的劣質城市雕塑加以拆除。2006年起,北京市規劃委開始探索對城市雕塑進行掛牌管理,并在此過程中拆除劣質城市雕塑,是一種很好嘗試。

    尊重雕塑藝術客觀規律,以人為本從長計議

    打造城市雕塑精品,需要城市管理者放棄短期行為,尊重城市雕塑客觀規律,以更長遠的視角開展建設和管理工作,詳盡論證并安排充足的設計和施工周期,遇到爭議避免過快下結論,讓藝術客觀規律發揮優勝劣汰的作用,這樣更有助于產生知名度高并富于感染力的雕塑經典。同時,應該更加重視雕塑家的作用,這方面可以借鑒美國的經驗,建立具有城市雕塑設計意愿和相應資格的藝術家資料庫。只有政府部門認識到城市雕塑不同于建筑的人文屬性,才能充分發揮雕塑家的主觀能動性,真正讓優秀城市雕塑不斷涌現。

    (本文為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基于系統論的中國城市雕塑全壽命期設計方法研究”階段性成果。)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09-30)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