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10月7日電(記者李韻)“歐齋墨緣——故宮藏蕭山朱氏碑帖特展”日前在故宮博物院延禧宮開幕。
故宮博物院藏“蕭山朱氏碑帖”源于朱翼盦(音“安”——記者注)家屬的捐贈,共有1000余件,在故宮博物院碑帖藏品中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約占故宮院藏碑帖文物總數的3.6%。其中,一級文物56件,占故宮藏碑帖一級文物的27.6%。
朱翼盦(1882—1937年),浙江蕭山人氏,篤嗜金石,博學精鑒,是民國時期著名收藏家,其在故宮博物院成立之初,即被聘為特約專門委員,負責文物審查、鑒定。生前曾與故宮博物院前院長馬衡有約,愿將其所藏全部碑帖捐獻國家,希望得以永久保藏,不致散失。但不久朱翼盦逝世,盧溝橋事變起,京津淪陷,此約未能實現。1952年,其子家源、家濟、家濂、家溍兄弟四人秉承遺志,由朱翼盦夫人張藼祗(音“宣芝”——記者注)率領,舉所藏全部碑帖700余種1000余件無償捐贈,化私為公,澤被后人。啟功為之贊曰:“近代石墨之藏,無或逾此完且美也。”
本次展覽精選“蕭山朱氏碑帖”100件,以朱翼盦的著錄、題跋、交游等一系列活動為主線,分為“寶峻(碑·秦漢)”“天璽(碑·三國兩晉南北朝)”“歐齋(碑·隋至初唐)”“云麓(碑·盛唐以降)”“幽蘭(帖·宋元明清)”“醴尚(軸張示例)”六個單元,全面展現其在碑帖鑒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對金石學研究所作出的貢獻。其中,《九成宮醴泉銘冊(北宋拓本)》《李思訓碑冊(北宋拓本)》等更是格外珍貴。
朱翼盦晚年把主要精力放在收集、考訂碑帖上面,但限于資力,都是賣去古籍、書畫,換得心愛的碑帖。《宋拓云麾將軍李思訓碑》是賣了元人《靜春堂詩雙卷》才買到手,而《宋拓九成宮醴泉銘》則是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忍痛割讓沈石田《吳江圖》和文徵明《云山圖》換來的,這也是他晚年最為鐘愛的,其齋號“歐齋”,就是取自于此。
除碑帖收藏歸于故宮博物院外,朱翼盦去世后,家屬秉承遺志,分批將其家藏的兩萬余冊善本古籍、六十余件明清家具等大批珍貴文物,分別無償捐贈給國家,目前分別由中國國家圖書館、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浙江省博物館、承德避暑山莊博物館等單位所收藏。
本次展覽將持續至11月5日。展覽不單獨售票,憑故宮博物院門票可免費參觀。(本報記者 李韻)
延伸閱讀
朱家溍(1914一2003年),字季黃,為朱翼盒四公子,是故宮博物院研究館員,我國著名的文物鑒定專家和歷史學家,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文物局文物鑒定委員會委員,首批享受政府特殊津貼之突出貢獻專家。朱家溍自幼受家學熏陶,精研文物及歷史。新中國成立后,朱家溍傾注于故宮博物院原狀文物陳列、戲曲歷史研究、圖書出版等工作。他還曾應國家文物局之邀,參加文物鑒定專家組工作,確認全國各省、市、縣博物館和考古所等單位呈報的一級文物,行程遍及二十五個省。半個多世紀中,朱家溍將自己豐富的經驗和博大精深的學識毫無保留地奉獻于世人。他的杰出成就與重大貢獻,受到了文博界同仁的敬重和全社會的稱頌。2014年是朱家溍誕辰100周年,作為故宮博物院德高望重的老專家,亦作為當年捐贈親歷者之一,故宮博物院舉辦此展,借此緬懷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