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清華大學教授:復興傳統文化是必然 但并不容易

2014/10/15 14:52:17 點擊數: 【字體:

  隨著傳統文化愈加受到整個社會的重視,諸多和傳統文化相關的社會活動日漸活躍,從重大的傳統文化活動,諸如祭孔、文化會議,到各地多樣的讀經活動、傳統禮儀學習活動等,傳統文化在當今社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同時,也引發了許多思考,乃至爭議。

  一百多年現代化的過程,也是傳統文化反復斷裂和復興的過程,傳統與現代,不同的文化不斷地交鋒和融合,不論是對于專業的學者,還是普通人來說,傳統文化的影響無疑日漸加深。

  然而,對于傳統文化本身,一直以來也爭議不斷,從等級社會、農耕文明到自由平等的現代文化,傳統文化也在經受著現代化的考驗,以及現代觀念的沖擊。

  著名學者、清華大學人文學院哲學系教授唐文明說:“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的轉變中,傳統文化一度斷裂,但當這種轉變完成,人們開始重新認識到傳統文化的價值,古代的教化傳統和現代社會也正在慢慢和解。”

  文化向來是中華民族認同的根本,在現代化的今天,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又如何復興傳統文化,是我們應該思考的問題。

  傳統與現代正在和解

  北京晨報:當今社會,傳統文化越來越受重視,復興傳統文化成為社會共識,為何復興傳統如此重要?

  唐文明:從意義上來說,文化是一個民族存續的根本,因此,否定傳統文化,顯然是不可能的。問題在于,從傳統社會到現代社會,是經過革命才得以完成的,這個過程中,對于傳統的割裂是必然的道路,否則難以完成現代化國家的建立。但是當現代化國家轉化完成之后,我們對于傳統的文化,包括古代的政治倫理等都自然會有一個新的認識,傳統的教化體系和現代社會開始和解。

  北京晨報:在您看來,這種和解今天已經完成了嗎?

  唐文明:復興傳統文化是必然的,但是并不容易。最大的困難在于,古代的教化體系是和傳統社會的國家體系直接關聯的,比如君主制、比如科舉制等,但是在今天,傳統的國家體系不存在了,那么這一套教化體系也需要新的方式,重新被人們接受,需要創新,但這很難,還需要很多的嘗試和試驗。

  唐文明說:“從一百多年前到現在,許許多多的知識分子在尋找著古今之變的道路,但是至今尚未變成普遍的社會價值,傳統文化想要重新成為國人基本價值的一部分,成為‘百姓日用’的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影響中國人的價值、道德,還需要很多的努力,而今天,我們正站在這個轉化的特殊時刻”。

  中國文化是包容的

  北京晨報:一說“國學”,很多人往往想到儒學,問題在于,國學本身也是一個受爭議的定義,究竟應該怎么看待這個名詞呢?

  唐文明:其實說傳統文化更加合適。對于傳統文化,如果說到先秦時代,人們可能想到諸子百家,但是秦漢以后,儒家確實占據著主流的地位。它并非傳統文化的全部,但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事實上,秦漢以來,儒學有一個對其他各家的綜合過程,不論是道家、法家,還是名家、墨家,儒學都曾經吸收過其中的價值。所以,在秦漢以后,特別是罷黜百家、獨尊儒術之后,儒家和政治制度連接起來,占據了傳統文化的主導性,而其他各家在儒家的主導性之下,也能夠找到恰當的位置。

  北京晨報:也就是說,傳統文化本身也是在不斷變化的?

  唐文明:是的。可能有人覺得文化是非此即彼的,但其實不是,以儒家而言,在歷史上,固然有過多次排斥佛老的經歷,甚至西方的基督教進入之后,也曾受過排斥,但僅僅是停留在理論上,并沒有演變成現實中的爭斗乃至殺戮,我們反觀人類歷史上的宗教戰爭、文化交鋒,就會發現,中國文化,儒家文化其實是非常包容的,而且本身也在不斷地適應著社會的變化。

  傳統文化需要現代化轉化

  北京晨報:復興傳統文化,到底復興什么?它的根本在哪里?

  唐文明:就儒學而言,它是一整套的理論,包括對宇宙乾坤的認識,對世界、對國家,乃至對人本身的認識等,是一套完整的理論,很難簡單地說清楚。不過它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要點,就是對家庭倫理的重視,可以說,家庭倫理是儒家倫理一個基本的核心,國是放大的家,宇宙乾坤也是放大的家。

  北京晨報:儒家文化,乃至傳統文化都建立在等級制度上,這是否也是當前重新學習傳統文化應該注意的問題呢?

  唐文明:確實如此,傳統的價值體系和君主制、等級制度有著緊密的關系,而現代社會是一個平等社會,君主制、等級制度已經不存在,因此,傳統文化就需要一個現代化轉化的問題。其實這種轉化的努力早已開始,在民國時代,就有知識分子提出把君變成國,“天地君親師”變成“天地國親師”。不過,在當時,現代化國家尚未建立成功,經濟發展也還過于落后,教化的問題自然也就很難得到解決。實際上,這樣的思路,放在今天,也是可行的。

  文化的個性和共性

  北京晨報:為什么傳統文化需要更新和轉化呢?

  唐文明:文化一定要有個性,同時也不能太過特立獨行,要關照到人的共性。就傳統文化而言,一方面它本身要適應現代化,不能總是停留在古代的狀態,同時它也不能一味適應,它對現代性也要進行一定的校正和調整。這是文化本身的特點決定的,一種文化必然有它的傾向性,有優點,也有缺點,比如說注重家庭倫理,這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是有比較穩定的家庭關系,對于社會穩定、個人的情感、教育等都有幫助,壞處是出現拼爹、富二代、乃至啃老等現象。而對我們來說,盡可能地發揮它的好處,并且要想辦法避免壞處。

  北京晨報:實際上,今天的家庭和傳統的家庭并不一樣,傳統的家庭倫理是否適合現代家庭呢?

  唐文明:確實,古代的大家庭正在消解,代之以小家庭。家庭的關系也有了變化,比如父母和子女之間更注重相互尊重,夫妻之間更講求平等。但是古代的大家庭本身還是以小家庭為核心的,事實上,父母與子女的關系在家庭中更加重要,夫妻是組成家庭的前提,但是一旦有了孩子,可能父母的注意力會更多傾向于孩子,這樣的現象,不論古今,其實是一樣的。所以,傳統文化中一些好的東西,其實是可以保留的,并且在今天成為人們普遍奉行的價值標準。

  傳統要向現代學習

  北京晨報:家庭倫理之外,其實一直也有不少學者在傳統文化中尋找現代社會的基本價值,特別是政治倫理中的一些普遍價值,比如民主,這也是學者一直爭論的焦點,在您看來,能否找到?

  唐文明:從傳統中生發出現代性,有的是可以的,有的確實沒有。因此,傳統文化和現代性之間的關系,一方面是傳統向現代學習,同時傳統又在補充著現代文化的缺陷。以儒家文化來說,它應該向每個時代學習,同時每個時代也在向它學習,既要適應現代化,也要校正和補益現代化。并不一定非要在傳統中找到現代性,才能說明傳統文化是有價值的。

  北京晨報:有人擔心,強調傳統文化的現代性,可能會導致文化本身的倒退?

  唐文明:比如說政治上的民主,我們在傳統典籍中確實可能找到一些民主的內容,但是確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民主。民本與民主本身是兩回事,這是很多學者論證過的。但是也不必太過擔憂,沒有可以學習,而且也不會發生倒退到傳統時代的問題,事實上,在現代化的過程中,人民主權的概念已經建立起來,不會因為古代有民本,就回到那樣的時代,不可能發生這樣的事情。

  在試驗中尋找復興之路

  北京晨報:文化只有真正進入到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才是有活力和生命力,而不僅僅停留在書頁之中,但是怎么樣才能讓傳統文化重新進入現代人的生活中呢?

  唐文明:從傳統到現代的轉化,古今之變,其實是所有學者研究的核心問題,從康梁到馮友蘭、牟宗三,都在做這個事情,學術工作做了一百年,成果還是不錯的,但是這些學術成果在今天尚未變成真正影響普通人生活的東西,沒有形成一個有影響的潮流。實際上,今天是一個獨特的時刻,人們對于傳統文化的重視,正說明這樣的潮流正在慢慢出現,未來還是比較樂觀的。

  北京晨報:具體有沒有什么思路呢?

  唐文明:傳統文化的復興,難題在于如何制度化,有人認為應該進入公共教育體系,也有人認為僅僅教育體系不夠,因為還有成人的教化問題,所以需要開拓宗教式的教化方式。但是目前還存在很多爭議的地方,也有許多復雜的理論問題尚未解決。當然,還有其他許許多多的思路。我想,對于各種方式,都不要輕易地否定,應該有一個開放的環境,各種方式都可以試一試,在不斷的試驗中尋找合適的方法。

  傳統文化教育不能悖于普遍觀念

  北京晨報:當前民間學習傳統文化的活動越來越興盛,但也出現了許多問題,比如過分低功利化、以國學做謀利工具等,怎么應對這樣的問題呢?

  唐文明:功利化、市場化,把國學當生意做等問題,其實根本還在于傳統教化制度化的瓶頸。而且,任何東西一開始,都必然是泥沙俱下的,比如說最近討論得很多的“女德班”的問題,出現這樣的事情當然不好,應該批評和取締,但也不必看得太嚴重。不能因為有一些負面的現象,就全部否定,還是應該具體的界定。

  北京晨報:如何界定哪些是好的哪些是壞的?

  唐文明:什么樣的是不好的,其實有很多方式可以鑒別。比如說看效果,如果沒有任何提升個人修養的作用,這就需要審慎思考。再如,看是否符合大眾的普遍觀念,如果和人們普遍的觀念相違背,顯然就是不好的。如“女德班”的問題,再如“體罰”的問題,現代人普遍認為不應該體罰,應該尊重,而不是無視這種觀念。

  晨報記者 周懷宗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晨報(2014-10-15)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