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美術家有塑造靈魂的任務”

2014/10/27 15:01:26 點擊數: 【字體:

    本報記者 馮智軍

    “72年前,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談了藝術在革命戰爭年代是為誰服務、如何服務等問題,數十年來始終是廣大文藝工作者遵循的方向。72年后的這次文藝工作座談會,最核心的問題還是藝術為誰服務、如何服務。”中國文聯副主席、中國美協主席劉大為說。

    10月20日下午,中國美協組織部分在京美術家召開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重要講話精神,中國文聯及中國美協有關領導、美術界的代表共50余人齊聚一堂,暢談體會、各抒己見,為中國美術真正的繁榮發展建言獻策。

    深入人民與生活,才有好作品

    年逾九旬的老藝術家侯一民結合老一代藝術家創作生涯,說道:“習近平同志提出‘舉精神之旗,樹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精神支柱的核心就是愛祖國、愛人民,由衷地愛,這種精神如果不傳給后代,我們這代人就白白奮斗了。我們提出美術家以民族文化為根本,以為人民服務為根本,美術家有塑造靈魂的任務,是靈魂的工程師。”

    藝術家常沙娜深有感慨:“文藝最根本、最關鍵、最牢靠的辦法是扎根人民,扎根生活。”藝術家韓美林曾對當前文藝界的導向偏移、文藝工作者的道德和涵養缺失,以及一些不合時宜的建筑等問題進行過批評,他說:“我們美術家必須深入生活,這是美術創作的唯一出路,我們應同人民在一起、與傳統共命運,這樣美術家就會有一輩子也創作不完的題材和形式。”美術史論家劉曦林形象地表達說,“文藝創作應扎根在人民當中,不扎根就沒有根,根不深葉不茂,花就不好。”

    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吳長江說,貫徹落實總書記講話精神,最終應該通過鮮活生動的作品說話。美術家必須志存高遠,以社會效益為先,跟上時代發展,把握人民需求。他建議,藝術家們要積極主動地從生活、人民那里發現美、創造美,融匯真情感,傳遞正能量;扎扎實實通過手中的畫筆描繪美麗中國,塑造人民形象,筑起藝術高峰。

    領會講話精神,解決現實問題

    “學習貫徹總書記的講話精神,不僅要在學習領會上下工夫,解決思想認識問題,而且要緊密聯系實際,著力解決實踐問題,找到行之有效的辦法。”中國文聯副主席左中一表示。中國美協分黨組副書記、秘書長徐里說:“這就要求我們美術家要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傳承中華文化基因,展現中華審美風范,創作出更多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又體現時代精神的作品。”中國油畫院院長楊飛云說:“總書記的講話反映出他很強的憂患意識和對文藝核心價值的深刻理解,我們的文藝單位應真正推動正能量的弘揚,給出政策、拿出措施,才能真正推動當下社會文藝事業發展。”

    藝術家詹建俊認為文藝亂象需要治理。“目前,我國的文藝工作出現了許多亂象,在目標、要求、方向方面是混亂的,很多不好的作品得到宣揚,反而比很多我們認為優秀的作品更受重視。”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盧禹舜表示,習總書記講話中提到當前文藝創作當中的迷失方向、量大于質等問題都非常具體,這與畫家忽視繪畫作品的社會功能、把繪畫僅僅看做是一種個體性的創作行為有著很大關系。 《美術》雜志執行主編尚輝說:“就美術界而言,我們強調藝術觀念的多元和多樣,卻在相當程度上忽視了主流價值觀的確立,致使藝術生態繁亂雜蕪。”

    結合自己的創作和教學,天津美術學院副教授于小冬呼吁:“今天,很多青年學生做得很不夠,他們大都欠缺對生活的真實體驗,缺乏對生活的深入思考。因此,從這個角度而言,我們今天的文藝方針、教育方式,可能在很多方面需要進一步調整。”

    亟須建立有效的美術批評機制

    針對當前中國當代文藝中的格調問題,美術史論家邵大箴提出應采取積極措施,杜絕低俗的東西,不應給他們以平臺。而關于創作的“高原”和“高峰”,邵大箴說:“一方面,高峰不是很容易出現。在‘文革’之后,中國人民經歷了身心的創傷,藝術家要逐漸創造出高峰的作品,不是一下子就可以達到的;另一方面,市場經濟雖然促進了當前藝術繁榮,但是要考慮推進藝術市場的同時,如何使藝術創作按照社會主義價值觀來進行。”

    “我們今天的文藝要繼承發揚優良傳統,既要反映偉大時代面貌、引領風氣,還要通過道德情操的刻畫來塑造人的靈魂,批評家也應該做到這一點。我們有的批評往往就形式談形式,應該把內容和形式結合起來評判,傳播當代中國核心價值觀念。”中國美協理論委員會主任薛永年表示。

    中國國家畫院副院長張曉凌則強調批評的重要性。“今天批評的聲音和力度在不斷弱化,我們美術理論家愧對理論前輩,但是不能放棄批評,因為批評不僅擔負著反思責任,而且承擔將中國藝術推向世界的職責。西方藝術從現代主義到后現代主義能取得如此成功,并不僅因為他們的藝術家有多偉大,而是批評家做了重要推手。希望多給批評家發聲的平臺和機會。”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10-27)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