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一代有一代之文學”之說深入人心,其說簡明地揭示了中國文學發(fā)展史的文體代勝及每一時代文學之輝煌。但它在彰顯文學發(fā)展巔峰的同時,卻遮蔽了文學發(fā)展的全貌。以元代論,它可能導致一種誤解:元曲之外無文學。
近些年來,元無文、元無詩之說一一破除,那么元代的文學批評理論呢?元代的詩學呢?自中國文學批評史學科形成以來,元代詩學似乎一直未入批評史家之眼。元代是不是真的沒有詩學呢?
就是在這樣一個人人以為沉寂之處,查洪德卻為讀者呈現(xiàn)了一部56萬字的巨著《元代詩學通論》。該著以學風之扎實、文獻功力之深厚和學術見解之獨到,獲得專家較高評價,入選2013年國家社科成果文庫!对妼W通論》發(fā)掘出具有很高學術價值的元代詩學,對很多人來說,則無疑是對元代詩學的發(fā)現(xiàn)。
元代不是曲的天下嗎?元代不是“不讀書有權(quán),不識字有錢”的時代嗎?由于種種原因,人們對元代的誤解和偏見是很多的。為了客觀說明元代詩學的成就,需要厘清這些誤解和偏見。本書舉出了一個“曲解古人文獻以貶低元代文化”的例子:“九儒十丐”的說法源出謝枋得《送方伯載歸三山序》,這“曾是證明元代文人地位低下的鐵證,也是證明元代文化不昌明的鐵證”,而“細讀原文,才知道文章原本是批判宋代科舉制度造就了科舉程文無用之士。”謝枋得在這篇文章中甚至宣示:進入元代,“文運大明,今其時矣”。
本書以大量翔實的材料為我們論證了,元代是一個“文倡于下”的特殊時期,其學術文化具有自身的特點,因而需要換一副眼光去認識。元代是一個思想言論自由的時代,是一個詩風盛,論詩之風也盛的時代。如果說這樣的時代詩學沒有成就,那是不可思議的。本書作者查洪德說“詩至南宋之末,其弊已極。宋亡入元,詩風復盛”“在元代,寫詩品詩,成了一些文人的心靈寄托。”元代詩學著作,有方回《瀛奎律髓》、楊士弘《唐音》、楊載《詩法家數(shù)》等,都具有很高的學術價值。更有價值的詩學思想,則是保存在元代文人別集中的論詩文字。元代詩論家認為,詩歌是詩人獨立精神的自由表達。這種獨立人格精神和價值觀念,是異常珍貴的。
元代詩學有自己的理論體系!对妼W通論》以學理架構(gòu)對其進行了整體的論述,并將其總結(jié)為 “性情”論、“自得”論、“自然”論。元人的“自得”是一種融合了哲理境界的詩論,“自然”包括天地自然和人心自然,是人格修養(yǎng)德盛仁熟之境界。劉將孫、楊維楨、吳澄、虞集及一些道學家的“性情”論,各有同異。元詩在風格上主于“清”“和”,也即恬淡平易。元人的“師古”“師心”論,“主唐”“宗宋”論,都有著獨特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