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探索名街多途徑保護利用模式——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第二次年會綜述

2014/11/13 9:39:45 點擊數: 【字體:

探索名街多途徑保護利用模式——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第二次年會綜述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第二次年會開幕式現場       周高亮 攝

探索名街多途徑保護利用模式——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第二次年會綜述

本次年會互動交流會場

    本報記者 李佳霖

    拿著清名橋古運河景區管理處提供的體驗券,在清名橋歷史街區內的“憶秦園”吃一份無錫排骨、到老字號“謝馥春”買一盒頭油,在走走逛逛的同時,感受清名橋的街區特色與文化魅力。11月6日,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第二次年會就在這樣的體驗中拉開帷幕。持續至8日的本次年會以歷史街區保護、文商旅融合發展、文化場館的運用等為主題,邀請了故宮博物院院長、中國文物學會會長、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名譽理事長單霽翔,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陳培軍,國家旅游局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周久才,中國文化傳媒集團董事長、總經理兼中國文化報社社長、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顧問劉承萱,中國文化傳媒集團副董事長、中國文化報社總編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理事長宋合意,中國文物報社總編輯、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副理事長曹兵武,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江蘇省文物專家組組長、無錫市政府文保顧問戚徳耀等30余位專家學者,與來自30余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100余位代表共同研討交流,為歷史街區的保護與發展出謀劃策。

    主題報告引起熱烈反響

    多領域、多學科交流是本次年會的一大亮點,來自文物保護、旅游、規劃、環境等領域的專家做了主題報告,從不同角度探討了我國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與發展。單霽翔所做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促進文化遺產事業發展》,在肯定了名街評選活動為保護文化遺產所做的貢獻的同時,分析了當前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面臨的嚴峻局勢,并且指出在保護中必須遵循的原則。周久才從旅游與歷史街區發展的角度,指出旅游業不僅是歷史街區的支柱產業,而且也是檢驗其自身價值的標尺。周久才認為,歷史街區今后的發展,一定要面對社會轉型的背景,借助包括旅游業在內的現代產業,走融合發展的道路,這樣歷史街區的價值才能得到更多人認可,才能在市場中積累自身實力,從而實現更好的保護。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教授張杰的《探索以社區為基礎的街區保護與利用模式》,以云南巍山南詔古街為案例,表明有效的控制管理、積極的保護、多途徑的利用模式、社區生活的延續是歷史街區保護利用的成功之路。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教授張松的《歷史文化名街的保護利用與可持續管理》,指出文化遺存的利用要注重居民生活與文化旅游、商業開發的協調和平衡,而名街的保護管理應在文化傳承創新、社區居民參與等方面開展更加細致與科學的實踐探索。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副教授汪芳從北京胡同內鴿哨和豆汁的消失入手,指出在傳統生活方式與現代城市節奏的碰撞中,傳統文化景觀的存在感和意義逐漸喪失,最終街區居民對其產生景觀集體性失憶。

    這些主題報告在現場引起熱烈反響,街區代表們應接不暇地記錄著,有些擔心寫字跟不上演講的速度,抽空站起來把PPT拍下來。“這些報告讓我對街區保護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對于我的基層實踐工作有很大幫助。”河南濮陽古十字街代表、濮陽縣文化局局長郭修恒向記者表示。

    面對面的互動交流

    不足100平方米的屋子,擺著10余張桌子,街區代表和專家們圍坐其間,品著茗茶開始了本次年會的互動交流環節。開場一段百轉千回的評彈,洋溢著濃厚的江南氣息,而佳音漸落后,經驗的交流以及不足的探討則顯現了街區各自的特點。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自2008年啟動以來,已經產生了50條歷史底蘊深厚、文化特色鮮明的歷史文化名街,而清名橋為入選較早且保護成果突出的名街之一。經過近年來的發展,清名橋成為無錫唯一一個在文化、商業、旅游領域均擁有權威國字號的歷史街區。無錫市清名橋古運河景區管理處處長蔡紅梅和大家分享了清名橋文商旅聯動發展的“清名橋經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必須擺在首要位置,我們按照文化遺產修復保護的原則,修復、整體升級改造運河沿岸的歷史建筑,恢復街區風貌,推動活動傳承。政府的平臺作用很重要,可以將民營社會資本、港臺背景企業熔為一爐,將一流從業資質、先進經營理念和專業運行能力的企業引進街區。”蔡紅梅介紹。

    福州市三坊七巷管委會副主任蓋文玲帶來了三坊七巷社區博物館建設的成功經驗。蓋文玲表示,社區博物館發展必須往“活態”方向堅持,同時活態保護又要堅持“以人為本”。“街區的歷史發展是流動的,關鍵是人和人帶來的社區記憶。社區博物館的建設離不開原住民的參與,所以管理者要發動原住民參與街區保護建設,包括收集社區藏品、擔任街區志愿者等。”她說。

    “紫陽街一直努力保護街區原有風貌,關注民生,改善原住民的生活環境,但是開發利用力度還不夠。目前我們委托重慶大學做街區的開發利用規劃,希望將其中的歷史建筑利用起來,為老街注入新活力。”相比這些發展較好的街區,浙江臨海紫陽街代表、臺州府城保護和開發管委會副主任李謙貴卻為街區利用得不夠煩惱著。青島八大關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徐四平也表示了同樣的擔憂。

    然而,即使如清名橋、三坊七巷等保護發展較好的街區,專家們也提出需要改進的方面。“目前很多街區的商業業態比較單一,甚至雷同。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分布在全國的20多個省區市,每個街區的建筑特色、文化內涵都不同,所以各街區要挖掘街區文化,打造能體現街區特色、蘊藏街區獨特文化的業態。”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副理事長江繼蘭表示。

    承擔起應有的歷史使命

    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成立于2012年,正如單霽翔在成立之初所說:這一由各歷史文化街區自發成立的保護聯盟,意味著歷史文化街區保護體現出從個體到群體、從政府到全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體現出我國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正在從“政府保護”進入到“全民參與”的階段。

    的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成立以來,一直致力于歷史街區的保護與發展。2013年6月,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第一次年會在福州召開,與會專家從整個歷史街區的規劃、設計到單體建筑的防火、防震給各街區以指導。2013年7月“中國歷史文化名街”專家復查項目啟動,在同盟各成員的支持配合下,至2014年8月名街組委會組織專家對前3屆入選的30條歷史文化名街進行了復查。中國文化報社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推介活動的發起單位,一直關注各同盟成員的動態,并持續策劃、刊載專家關于街區保護發展的專業文章,為同盟成員搭建交流平臺。

    對于同盟的作用,專家們寄予厚望,劉承萱希望,下一階段同盟要完善機構和機制建設,提高工作效率,實現信息的高效流通和共享;深入研究歷史街區保護發展工作面臨的共性問題,為政府部門提供保護和發展歷史街區的合理化建議;加強名街的評選推介工作,把街區的成功經驗向其他街區介紹、推廣;加強自身學習,培養保護歷史文化街區的能力,使同盟真正承擔起弘揚傳統文化、服務經濟發展、造福百姓民生的歷史使命。

    無錫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黃欽,無錫市副市長華博雅,無錫市南長區區委書記秦詠薪、區長陳錫倫等也表示,清名橋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街保護同盟常務理事,今后在進一步加大力度保護文化遺產的同時,將積極與其他同盟成員交流,取長補短,開拓歷史街區保護的新局面。

    而同盟成員更是迫切希望加強日常交流。揚州東關街代表、揚州市名城建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付元寧表示,同盟要每年多舉辦幾次交流會,分享經驗,交流不足。“可以建立同盟微信群、QQ群,讓街區的交流日常化,在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隨時向其他街區請教,一些街區的成功案例也可以主動發出來給大家分享。”付元寧表示。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11-13)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