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數字化保護:存續瀕臨消失的非遺

2014/11/24 17:08:58 點擊數: 【字體:

    本報記者 陳徑舟 邊思瑋

    在湖北舉辦的非遺圖片展中多次出現兩張拍攝于上世紀90年代的照片:一張是在三峽巍峨的群山中,一群赤膊的纖夫,背著韁繩,屈身拉舟前行;另一張是一位渾身濕透的艄公,喊著號子撐篙前行。這兩張照片展現的就是湖北三峽流域久負盛名的非遺項目——長江峽江號子。

    如今,纖夫這一獨特的人群已消失殆盡,長江峽江號子也失去了生存的空間和活態傳承的基礎,基本無人傳唱。

    與長江峽江號子類似,流傳更為廣泛的薅草鑼鼓的傳承前景也不容樂觀。

    薅草鑼鼓主要分布于長江中下游丘陵山區,是當地農民在進行集體勞作時,隨著鑼鼓聲而唱和的一種民間音樂形式。而今,隨著大量農村人口的外流,精耕細作已變成大規模機械耕種,需要集體耕作的情況大幅度減少,薅草鑼鼓失去了賴以生存的外部環境,存續困難。

    50歲的羅留英去年放棄了經營多年的餐館,專職在秭歸縣鳳凰山景區青灘民俗博物館為游客表演薅草鑼鼓。她是薅草鑼鼓省級代表性傳承人,在青灘民俗博物館表演每個月能給她帶來兩三千元的收入。但能夠以薅草鑼鼓表演為生的民間藝人依然是少數,許多藝人只能從民間紅白喜事的表演中賺些微薄收入。

    “長江峽江號子和薅草鑼鼓的表演藝人大多已年過八旬,并且后繼無人。這類非遺項目的消失很無奈,也是必然趨勢,我們只能通過搶救性保護,用文字、圖像和視頻等形式保存其唱詞、腔調等相關資料,最后通過博物館展示,讓后人知曉這類古老的藝術。”宜昌市非遺保護中心副主任黃貞進介紹。

    經過多年的收集、整理,宜昌市非遺保護中心的工作人員編纂了近60萬字的資料集《夷陵薅草鑼鼓》,入選了湖北非遺叢書系列(2013年),并于今年初正式出版,而這也是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確立的一項長期搶救性工程。

    從2012年起,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就在全省范圍內廣泛征集、精心篩選非遺資料集和傳承人的自述集、技藝集,聘請非遺專家審讀、指導,迄今為止已出版了30余冊近千萬字的圖書資料。

    相比長江峽江號子和薅草鑼鼓,湖北非遺工作者對江漢平原皮影戲的搶救、保護力度更大。2012年,以一手雕刻絕技遠近聞名的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湯先成和湖北皮影戲領域的“大腕”級人物張振新先后出版了《湯格皮影》和《燈影闌珊——歌腔皮影藝術》兩本技藝和唱腔專著,并入選湖北省非遺叢書系列(2012年)。今年6月,江漢平原皮影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試點項目。這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數字化保護中心開展的第二批試點,湖北今年入選了4個項目。

    2012年,湖北在國內首批非遺數字化保護試點工作中表現優異。據稱,當時湖北獲知國家數字化保護試點工作的時間較晚,經過爭取才獲得兩個項目的試點名額。接受任務后,湖北上上下下都很重視,安排專人負責數字化保護試點工作,并通過數次培訓,提升工作人員的專業性。

    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對各試點單位采集的數字資源的質量把關很嚴。比如,孝感雕花剪紙的保護單位在收集一位重要傳承人的作品時,只收集到70多幅。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就與當地文化部門聯系,經過多部門協作,從博物館以及民間收藏家手中收集到該藝人的近百幅高質量作品。

    在湖北省非遺保護中心的帶動下,地方非遺保護單位對數字化保護工作也格外重視。以黃梅縣為例,黃梅縣文化局分管非遺工作的副局長主動請纓擔任黃梅挑花數字化保護試點工作的“總指揮”,經常到保護單位和試點現場監督,將數字化保護試點工作與業務人員的獎金、年終考核等掛鉤,確保了進度和質量。孝感組織了由專家、傳承人和業務工作者組成的專班隊伍,還專門招聘了多名專業技術人員協助搜集、攝錄、整理了數千條資料。

    除了整理、出版專著和大力開展數字化記錄等搶救性保護工作外,湖北還對一些傳承困難的非遺項目進行了有益嘗試。2012年,陽新縣文化館舉辦陽新布貼匯展活動,邀請了全縣108位手藝人現場展示布貼制作技藝,并評出相應獎項。這個活動不僅是為了宣傳、喚醒對老傳統的保護意識,更是為了從民間搜集一批最原始的布貼花樣。陽新縣文化體育局局長洪登亮說,他們準備通過持續幾年的搜集、整理,建造一個藏品豐富的陽新布貼博物館。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2014-11-2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