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昆曲:薪火相傳藝術常青

2014/12/4 11:02:17 點擊數: 【字體:

昆曲:薪火相傳藝術常青

湖南省昆劇團排演的天香版《牡丹亭》演出劇照
 

    本報駐湖南記者 張 玲

    婉轉的唱腔、儒雅的念白、細膩的表演、飄逸的舞姿,展現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昆曲的獨特風采。11月27日至29日,“相約郴州”全國昆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在郴州市舉行,來自北方昆曲劇院、上海昆劇團、浙江昆劇團、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蘇州昆劇院、湖南省昆劇團和永嘉昆劇團7家全國各地昆劇院團的近百名優秀青年演員會聚郴州,在湖南省昆劇團新落成的“湘昆苑”古典劇場同臺獻藝。

    展演活動期間,記者深刻感受到了昆曲這項古老藝術在郴州這座小城煥發出的勃勃生機。

    七大昆曲院團同臺獻演

    昆曲藝術起源于元代末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因其哺育滋養了中國眾多地方劇種,被稱為“百戲之祖”,200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

    此次“相約郴州”全國昆曲優秀青年演員展演活動是繼2010年“相約郴州”中國經典昆曲展演和2012年“相約郴州”海峽兩岸昆曲交流展演后,郴州市舉辦的又一次全國性昆曲交流展演,每屆展演活動都突出不同的主題。郴州市委副書記、市長瞿海表示,本次展演旨在搭建優秀昆曲青年演員交流學習的平臺,進一步促進昆曲藝術的傳承與發展,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

    11月27日晚,在簡短的開幕儀式后,由湖南省昆劇團排演的天香版《牡丹亭》打響了本次展演的“頭炮”。11月28日晚和29日晚又分別進行了2場昆曲折子戲專場演出,江蘇省演藝集團昆劇院的《九蓮燈·火判》、永嘉昆劇團的《蝴蝶夢·說親》、北方昆曲劇院的《義俠記·戲叔》、浙江昆劇團的《療妒羹·題曲》、蘇州昆劇院的《孽海記·雙下山》、上海昆劇團的《玉簪記·偷詩》以及湖南省昆劇團演出的《水滸記·活捉》和《八義記·鬧朝撲犬》8出昆曲折子戲為戲迷們奉獻了高水平、高品位的昆曲盛宴。展演活動期間,還在郴州安陵書院召開了昆曲專家研討會。

    今年80歲的余懋盛退休前任湖南省昆劇團書記、編劇。他表示:“在目前全國昆劇一盤棋的環境下,既要傳承好昆曲藝術,又要保證各地的昆劇團各有特色,避免同質化,舉辦這樣全國性的交流展演非常有必要。”

    昆劇演員不斷代

    在本次展演開幕演出天香版《牡丹亭》中,扮演杜麗娘的湖南省昆劇團團長、國家一級演員羅艷和梅花獎得主雷玲都是郴州藝術學校(現合并入郴州師范學校)昆劇班培養出的本土昆劇演員。這個為湖南昆曲藝術輸送大量人才的昆劇班如今依然在開辦,52個對昆曲藝術充滿熱愛的孩子正為成為優秀的昆劇演員而苦練著唱、念、做、打的昆曲基本功。

    “從湖南省昆劇團1960年建團以來,我們的昆劇演員從來沒有出現過斷層。”羅艷告訴記者,這與在郴州市政府支持下持續開辦的昆劇班有著密切關系,“我們的昆劇班每10年招收一批學員,每批四五十人,招收12歲左右愛學昆曲的孩子,由湖南省昆劇團根據身體狀況、相貌、嗓音等條件進行選拔,學制9年,由中專和大專課程組成,由湖南省昆劇團安排老師教授昆曲專業課。”

    今年17歲的湯志達在昆劇班學戲已有4年,專攻昆劇武生,目前已基本掌握各項基本功。湯志達告訴記者,進昆劇班是他自己的選擇,“雖然學戲辛苦,尤其是翻跟頭等毯技訓練,但我還是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個好的昆劇演員。”在天香版《牡丹亭》中,湯志達出演了劇中“四小鬼”之一,雖然上臺時間短,但他生動靈活的表演動作足見其辛苦學戲的付出。

    羅艷告訴記者,湖南省昆劇團還經常請全國頂尖的昆曲名家對在職昆曲演員進行現場教學,也偶爾送藝德兼備的演員出去交流學習。“每年夏天我們還會組織為期一個月的暑期培訓,組織團里的演員學習公共禮儀和昆曲歷史等知識。”羅艷說。

    現年74歲的昆劇表演藝術家張洵澎是新中國成立后的“昆一代”,此次展演過程中,她親自到后臺為包括雷玲在內的徒弟們化裝,在臺下認真觀看徒弟們的演出,并在演出后提出指導意見。如今昆曲演員隊伍已傳承至“昆五代”“昆六代”,一代代昆曲藝術家為這項古老的戲曲藝術無悔地付出青春與汗水。“昆曲是值得我用一生去追求的愛人,我會老去,而它永遠年輕。”雷玲在微博簽名里這樣描繪昆曲對她的意義。

    昆曲藝術傳承不松懈

    昆曲藝術于明代萬歷年間傳入湖南,經過數百年的傳承發展,一直在郴州流傳,受湖南地方戲曲的影響,逐漸形成了今天獨具特色的湖南昆曲藝術。如今,昆曲不僅成為郴州的一張閃亮的文化名片,也給福城郴州的百姓增添了幸福的元素。

    戲迷是傳承戲曲藝術的重要力量。昆曲的戲迷被稱為“昆蟲”,郴州有著一支數量可觀的“昆蟲”隊伍,有些忠實的“昆蟲”們甚至會跟隨自己喜歡的昆曲名角遠赴廣東、四川等地看演出。更可喜的是,這支“昆蟲”隊伍中出現了越來越多年輕人的身影。

    “郴州798”是一個由郴州文化工作者和文藝愛好者組成的QQ群,成員有400多人,以年輕人居多。群管理員何維告訴記者,群里每個月都會組織幾次文化活動,與昆曲相關的活動是其中的重要內容。“我們經常組織大家一起觀看昆劇演出和彩排,還會在看完演出后組織專題講座,大家就唱腔等表現形式和演出反映的內容進行交流。”何維說。

    演出是最好的傳承。據羅艷介紹,目前湖南省昆劇團每年的交流演出、惠民演出和劇場演出總數約有100場,隨著投資約3000萬元的“湘昆苑”項目的建設完工和投入使用,明年的演出場次會有明顯增加。

    展演期間,由文化部藝術司授牌的中國昆曲交流中心在郴州“湘昆苑”掛牌,也為昆曲藝術研究傳承與交流、非遺展覽、學習和培訓、昆曲講座以及培養觀眾群體提供了平臺支撐。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2014-12-04)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