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亦奕
生于19世紀中葉的匈牙利東部,幼年時父母雙亡,整個青少年時代生活貧苦,對于這樣一個年輕人而言,世界有多大?而立之年已成為巴黎著名藝術家的他,又會覺得世界有多大?40多歲時,這位藝術家又遠赴美國,以天文數(shù)字的畫價為新世界的富豪們作畫。這時他的世界又變得有多大?米哈伊·蒙卡奇用藝術詮釋了夢想的力量。作為19世紀最具吸引力的畫家之一,對他的仰慕追隨者而言,他就是絕世天才的代名詞。時至今日,蒙卡奇仍是匈牙利史上最知名的畫家,他的畫展總能吸引數(shù)十萬好奇的觀眾前來參觀。
為紀念中匈兩國建交65周年,由中華藝術宮、匈牙利國家美術館共同策劃的“蒙卡奇和他的時代:世紀之交的匈牙利藝術”日前在中華藝術宮展出。94件重要油畫作品構成展品主體,這些國寶級作品此次展出投保金額高達兩億元人民幣。
展覽分為兩個大章節(jié)7個片段,集中展示了19世紀至20世紀之交匈牙利的繪畫藝術及潮流。第一部分以蒙卡奇的精品代表作為切入點,既有生動記錄、反映當時的社會現(xiàn)實和風貌的現(xiàn)實主義農(nóng)村題材繪畫,也有靈感來源于巴比松畫派的風景畫,還有深受中產(chǎn)階級上流社會鐘愛的沙龍畫、肖像畫和靜物畫,以及反映信仰的圣經(jīng)題材繪畫。
其中最為受人關注的無疑是《死囚的最后一日》。這幅作品描繪了一名死囚犯人的最后一天,犯人家屬和朋友前來告別。作品中心人物死囚犯人雙手緊握、面色灰暗,腳邊丟著一本《圣經(jīng)》,反映了人物的內(nèi)心掙扎。周圍的人或厭惡,或絕望,或冷漠,情緒不一而足。除了深刻的心理活動描寫外,深色背景中出現(xiàn)的白色光線和奇異的燭光也增強了作品的戲劇性效果。蒙卡奇正是憑借該作品獲得巴黎沙龍金獎, 后又以《彌爾頓和他的女兒》贏得了國際聲譽,使他成為當時最富有的藝術家。而他的風景畫雖然不是室外所作,但仍繼承著巴比松畫派的傳統(tǒng),被公認為最出色的作品。
對于蒙卡奇的現(xiàn)實主義主題繪畫,中華藝術宮館長施大畏表示,蒙卡奇是第一個不依賴過去的民族題材而從現(xiàn)實取得繪畫主題的匈牙利藝術家,他在作品中把特殊的、不平凡的事件演化成為具有普世意義的哲理,使得那些曾一度被輕視的民間風俗畫臻于高度的藝術水平,從而為歷史畫開辟了廣闊的視野。
展覽第二部分則綜合展現(xiàn)了世紀之交在匈牙利產(chǎn)生的多樣的藝術風貌。既有那些追隨蒙卡奇現(xiàn)實主義繪畫傳統(tǒng)的藝術家們所做出的積極探索;也有世紀初期匈牙利的藝術家們在受到法國印象派風潮影響后所衍發(fā)而成的匈牙利印象主義繪畫,以及隨之而來的匈牙利后印象派。
這些畫作中的人物面孔、風景和氣氛無不展現(xiàn)著150年前中歐生活的方方面面。藝術家通過高度的創(chuàng)意,為我們保留了那個時代的印象。“19世紀末的畫家主要關心怎樣表現(xiàn)陽光、霧靄和陰影,以及怎樣表達貧窮和困苦,富裕和奢華等。總的來說,當時的藝術家著重于探索自然的秘密,了解人類和社會的關系。這其實也是每一代藝術家所面臨的永恒問題。” 匈牙利國家美術館館長拉斯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