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文皇帝第一品嬪侯夫人墓志》,亦稱《侯夫人墓志》,北魏景明四年(503年)三月二十一日立。志文首題“獻文皇帝第一品嬪侯夫人墓志銘”。志高41厘米,寬40.5厘米。志文十六行,行十六字。正書。《石志文錄》、《武進陶氏藏石錄》、《古志新目》、《六朝墓志菁英初編》、《河南金石志圖第九集》、《國立北平圖書館藏碑目二卷》、《循園古冢遺文跋尾》、《洛陽出土石刻時地記》、《漢魏南北朝墓志集釋》等均有著錄。
河南省洛陽市城北邙山是西晉、北魏、隋、唐皇室要員、重臣名宦的埋葬之所,清代即有大量北朝墓志出土。民國十年前后,更有洛陽農村村民用新發明的洛陽鏟探測并挖掘這一帶地下墓葬。民國初年修筑隴海鐵路時又有大量北朝、唐代墓志被清理出來,使洛北邙山一帶前后出土墓志達2000余件。其中的北魏元氏皇室帝后、嬪妃、子孫墓志50余件,后來流傳到遼寧省博物館。
《獻文皇帝第一品嬪侯夫人墓志》是其中年代最早的一件。志主本復姓侯骨,墓志中改作漢族單音姓侯,這是當時魏孝文帝改革實行漢化政策的反映。有論者認為,該墓志書法表現了北魏時期剛健勁挺、氣勢恢宏的特點。此碑字形稍聳向右上,用筆以逆鋒切入,側鋒直書。轉折勁挺,上挑的提筆、撇、捺等筆劃飽滿。倒數第二行書有“景明四年”的年款,與《龍門造像記》中的“廣川王祖母太妃侯造像記”“比丘法生為孝皇帝并北海王母子造像記”等一致。(鹽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