歲末回望2014年的工藝美術界,似乎不乏讓人津津樂道的話題:文化節、雙年展、藝博會、文創產品、APEC國禮、宜興紫砂電子商務戰略……正處于歷史轉型期的中國工藝美術在機遇和挑戰中展現出勃勃生機。
1.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再生產”
2014年3月,“再生產——中國當代工藝美術學術論壇暨2014年中國工藝美術學會理論委員會年會”在南通1895文化創意產業園開幕。與會專家達成共識:100多年來工藝美術歷經坎坷,雖然在上世紀50年代和改革開放以后都曾有過短暫的繁榮,但一直未找到與當時的社會生產條件相契合的生產模式。進入21世紀,一種新的社會生產關系和生產方式使得工藝美術逐漸成為時代的亮點,工藝美術的生產模式也隨之發生劇烈變遷。
【點評】工藝美術在當代已經出現了一種再生產的趨勢,有很多成功的案例,也有一些盲目發展、盲目再生產的現象。2014年伊始,論壇從學術研究的角度來思考社會生產這一命題,對正處于歷史轉型期的中國工藝美術無疑具有非常現實的意義。
2.非遺保護,公眾有責
6月,文化部圍繞國家文化遺產日“非遺保護,人人參與”的主題,主辦了“巧奪天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百名傳承人技藝大展”,榮寶齋木版水印技藝、鶴年堂中醫藥養生文化、北京仿古瓷、傳統藥香制作技藝、北京鬃人、泥塑彩繪臉譜、繩結藝術、中國書法的8位非遺傳承人現場展示了傳統技藝,通過對工藝美術家的深度揭示和宣傳,增進公眾的認同。
【點評】僅將非遺的保護放在溫室里或表演臺上并不能真正保護傳統手工技藝。非遺保護不單是政府的職責,更是社會公眾的職責,傳承之所以困難重重,是因為人們對非遺還沒有足夠的認同。只有大眾形成共同的文化認同,把它當做高品位、高質量的生活方式或時尚生活來追求,非遺才能擁有存續和發展的社會土壤。
3.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計劃
上海工藝美術產業經歷了上世紀80年代的迅速發展和90年代的發展困境之后,本世紀進入了轉型發展階段,逐步成為上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和“設計之都”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本行動計劃旨在通過對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和重點行業等方面的部署,進一步完善產業布局,從而確保產業創新發展、多層次品牌塑造、公共服務體系建設、人才隊伍培養、技藝傳承保護、國內外合作交流幾大任務的完成得到政策和機制上的保障。
【點評】工藝美術具有文化和經濟雙重屬性、審美和實用雙重功能、出口和內銷雙重市場。伴隨創意產業在上海的興起,工藝美術行業在保護和繼承傳統的同時,已實現了產業結構的調整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找到了新的發展空間。作為都市新型產業之一,工藝美術行業已成為上海新一輪發展的重點。
4.“從窄眾到大眾”的2014藝博會
9月,“2014中國藝術品產業博覽交易會”在北京啟幕,共設5大分會場,展期期7天。本屆藝博會的場館設置突出了產業和交易兩大核心點,著眼藝術品產業全產業鏈的交流與互動,在內容和環節設計上突出世界性和時間跨度等多個維度。此外,本屆藝博會為了實現“從窄眾到大眾”的突破,還特地在主展館和主題館之外設原創藝術品和衍生品組成的藝術淘寶街,營造大眾參與的藝博會氛圍。
【點評】以“藝術品讓生活更美好”為主題,并加上“交易”二字,鮮明地突出了藝博會的產業功能。目前中國藝術市場并不規范,因此可嘗試通過藝術品博覽會進行交易,藉此逐步使得文化市場有章可循。
5.與世界互動的中國工藝美術
10月,世界手工藝理事會在木雕之都浙江東陽舉辦了“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來自60多個國家手工藝精品亮相。許宅花燈、蔡宅高蹺、東陽傀儡戲等一批東陽省級非遺項目參加踩街巡游活動,展示了東陽文化。啟用新的木雕博物館和會展中心,全面展現了豐富多元的木雕文化。
【點評】放眼全球,世界各國工藝美術行業正在快速發展,印度、荷蘭、德國等國家的工藝美術行業都很好地傳承了傳統手工藝美術。“2014世界工藝文化節”的承辦,不僅讓東陽工藝美術走向世界,同時擴大了中國工藝美術在世界上的影響力。
6.文創產品讓館藏文物“活”起來
自去年臺北故宮“朕知道了”膠帶走紅之后,各大博物館似乎掀起了一股文創潮。北京故宮的朝珠耳機、藻井遮陽傘,三星堆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以及蘇州博物館的館藏文物形餅干,還有臺北故宮的墜馬髻頸枕,無不讓人感覺“萌萌噠”。除去這些文創產品外,北京故宮還推出了多款APP應用,像是《胤美人圖》、《紫禁城祥瑞》和《皇帝的一天》等,讓文物撞上移動應用,讓傳統文化“互聯”起來。
【點評】如今,博物館的文創產品早已不是小賣部兜售的簡單紀念品,而是文化與創意相結合的授權商品。這些創意產品,可以拉近公眾和博物館的距離,讓館藏文物“活”起來,走入尋常百姓家。
7.APEC國禮北京工美造
11月13日,北京APEC會議上的一個重頭花絮——贈送與會領導人的國禮正式亮相:深深刻印著中國文化和北京烙印的領導人禮品《四海升平》景泰藍賞瓶,領導人配偶禮品《繁花》手包套裝、《和美》純銀絲巾果盤贏得滿堂彩。11月14日,北京工美集團3款APEC國禮公開亮相并發布典藏版,3款國禮典藏版將各限量發行8000套。
【點評】國禮設計,既要把中國文化和“互通互聯、合作共贏”等APEC主題相融合,還要考慮國家宗教、文化差異等帶來的避諱,的確需要智慧。
8.中國藝術設計作品日漸凸顯實用性
9月,“第十二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藝術設計作品展”在西安當代美術館開幕。展覽分為平面設計、工業設計、環境設計、工藝美術、服裝設計5個門類。參選作品內容豐富,關注的問題趨于多樣化,中國元素、中國氣派、中國形象以及時代性、創新性是本屆展覽的主導要素。5大門類中比較突出的是工業設計,既體現了高校目前工業設計教學和科研的基本狀況和學術水平,也代表了目前工業設計產業的基本設計風格和特性。
【點評】“保護自然,以人為本”“設計聯系生活”的設計理念已經不再是一個口號,中國的設計已經從向西方學習的階段走向切實推進國家發展的階段。設計的生命力在于實用性,如果只是在藝術層面覺得好看,也許不會長久地留存下來。
9.宜興紫砂電子商務戰略啟動
9月,宜興市中超利永紫砂陶有限公司在京舉行利永紫砂與淘寶網戰略合作簽約儀式,以及中超百年利永紫砂博物館(北京)紫砂匯開館儀式。據悉,淘寶拍賣會與百年利永即將啟動超過3億元的戰略合作。業內人士稱,此舉將實現傳統文化與現代理念、藝術精品與強勢營銷的完美結合,開啟中國紫砂行業發展的新篇章。
【點評】通過互聯網拍賣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降低拍賣的門檻,讓年輕人和新人參與到紫砂藝術品投資的過程中來,可能會成為今后紫砂藝術品市場大眾化發展的一條重要的戰略取向。
10.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承古啟今”
12月,由中國藝術研究院主辦,中國工藝美術館承辦的“中國當代工藝美術雙年展(2014·北京)”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共展出500余件精品,出自全國200余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手,分為兩個主題篇章:“承古啟今、巧奪天工”展示手工雕刻技藝;“薪火相傳、演繹華彩”展示以藝術設計與裝飾色彩為表現形式的工藝美術門類以及唐卡等民族手工藝術作品。
【點評】此次展覽,作品“新”,主題上表現“時代風格”,技藝上“巧奪天工”。在文博會、藝博會扎堆的當下,此次雙年展無疑使民族藝術的正能量體現得更加充分。本報記者 李亦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