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0多名學生齊刷刷在父母面前下拜磕頭,在父母的頭上拔下一根白頭發,永遠留念。1月11日上午,上海嘉定區民辦斌心學校舉辦的“孝敬文化節”上,學生和家長淚流滿面,場面感人。(1月12日《新聞晨報》)
張松超:你不得不感嘆,重復了多次的常識,依舊有人充耳不聞;不止一次飽受詬病的行為,仍舊會不斷出現在公眾視野當中。其一,將家長和孩子搞得痛哭流涕的感恩教育,恐怕不止一次受到指責;其二,跪拜式的感恩教育,也總被人們批評存有不當。
張蘭軍:如此集體跪拜行為無疑很打眼,但若因此對之上綱上線,也實在太沒必要。一是現場“孝親”音樂放著,父母長輩在場,數百名學生同時做著一樣動作,讓平時很覺肉麻、難堪的舉動,此時變得很自然。二是場面很震撼,儀式很莊嚴,其倡導感恩的效果,定是平時課堂說教、節日宣傳難取代的。
張傳發:現代社會,父母與子女之間,人格是平等的,是親人也應該是朋友,將心比心的理解、溝通和相互尊重,那樣的孝敬才會“彌足珍貴”。就禮節而言,表示“孝敬”,可以行禮,也可以鞠躬致意,包括“擁抱”、“握手”,這些現代禮儀比起“跪”,起碼體現出一種“與時俱進的文明”。當然,特定情境之下,“情不自禁”,有的人表示感恩,偶爾一“跪”,也未嘗不可,但,弘揚“孝敬文化”,沒必要來個形式主義的“集體下跪”。畢竟,孝敬不是“跪”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