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評論:文物建筑火災事故追責之惑

2015/1/26 10:42:43 點擊數: 【字體:

  火災已經成為文物建筑安全的第一大破壞因素,其中,電器火災事故已占文物建筑火災事故的40%。

  今天,國家文物局督察司司長劉銘威在新聞發布會上通報2014年及2015年年初我國文物建筑火災概況時作如上表示。

  據劉銘威透露,2014年,國家文物局共接報文物建筑火災事故18起,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發生火災6起,山西圓智寺、河南雞公山近代建筑、浙江寧波天主教堂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損失較為嚴重。“2015年剛剛過去22天,國家文物局已接報兩起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火災事故,分別為云南拱辰樓和青海查郎寺。”劉銘威說。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教授羅德胤告訴中國青年報記者:“中國的古建筑以木結構為主,最怕火,所以千百年來人們有一套與之相應的用火習慣。但現在用電和燃氣,人們對此安全意識淡薄,忽略了這兩個最主要的火災誘因。”

  暗訪發現三大問題

  今年1月8日至15日,國家文物局派出檢查組,分赴河北、山西、安徽、湖北、貴州、福建等地,以不通知當地文物部門的暗查方式,對54處木結構和磚木結構類文物保護單位——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6處——進行了消防安全抽查。

  劉銘威通報抽查結果說:“抽查發現,一些文物建筑消防安全管理還存在漏洞和不足,古城鎮、古村寨和未開放單位消防基礎設施嚴重短缺,火災隱患較為突出。”

  檢查組發現了三大具體問題。一是文物建筑的管理使用人消防安全意識淡薄,管理缺位。劉銘威在發布會上展示的幾張暗訪拍攝的照片顯示:有的文物建筑管理工作人員在古建筑里抽煙、使用煤爐取暖;有的在墻上堂而皇之掛著“允許抽煙”的標識牌;有的桌布覆蓋的辦公桌下放著電取暖器……二是消防安全隱患依然突出。有的文物建筑內違規燒大香、高香;有的未按規范鋪設電氣線路,私拉亂接嚴重,線路老化;有的古城鎮、古村寨中的文物建筑集中成片、巷道狹窄、離城區較遠,滅火救援難以有效組織。三是消防基礎設施普遍短缺。一部分文物建筑缺乏消防水源,未建設消防供水系統,或者因維護保養不到位已老化損壞;絕大部分文物建筑沒有設置電氣火災防控措施。

  這三大問題在獨克宗古城火災中“總爆發”。2014年1月11日,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縣獨克宗古城發生火災,就是因為古城內一座客棧的經營者在室內使用取暖器不當引燃可燃物,而附近消火栓未能正常出水,導致火勢蔓延。

  文物不全歸文物局管

  2014年7月28日寧波天主教堂發生火災后,浙江省從2014年11月底開始推進“文物平安工程”。浙江省省級財政每年撥款3000萬元,連續三年,對經篩選的379個文物保護單位,進行安全防范系統、消防安全系統、防雷技術工程和文物庫房安全技防項目的提升。

  但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安全處處長沈坤榮仍有憂慮:“文物建筑現有的安全設施,不僅是‘不完善’,有的地方甚至可以說是‘空白’。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以前沒有這項專項資金,即便現在每年有了3000萬元,也只能滿足整體需求的不到15%,需要市縣財政配合。二是很多文物建筑并不歸文物部門管理。浙江省文物局文物安全處成立15年來,文物部門管轄的文物建筑沒有發生過火災。但很多文物建筑分屬工商、旅游、住建等不同部門管理,或者是民居。有時候我們去安全檢查,人家都不讓我們進門。”

  “很多文物建筑的功能已經改變,比如變居住為公共用途,這本身不是問題。因為對古建筑最大的保護就是利用。歷史文化價值很高的古建筑應該作為公共建筑。但還有大量的古建筑需要繼續有人住才能得以更好地被保護。”羅德胤說,“在利用的同時,消防安全觀念和設施必須跟上。有的作為民居的古建筑,消防部門無法上門檢查,這就需要使用者自身重視消防安全。”

  浙江省“文物平安工程”的覆蓋范圍并不限于文物部門管轄下的文保單位,而是根據安全風險程度一視同仁。據沈坤榮介紹,對浙江建德新葉村、平陽順溪古建筑群、武義俞源村古建筑群等8個離縣城較遠的鄉土古建筑群,現在已經配備駐村消防車,便于在第一時間撲滅火災。

  沈坤榮說:“文物建筑發生火災,大家第一反應肯定就是找文物部門。事實上,《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明確規定,這些城、鎮、村,歸住建部門日常管理。但是站在文物保護的立場,我們也都會第一時間達到現場。只是消防安全應該以防為主,發生火災就已經晚了。”

  劉銘威表示,國家文物局下一步將把抽查中發現的重大安全隱患反饋給相關省份文物部門,落實主體責任,并跟蹤督辦整改情況;繼續增加以國保單位為主的古城鎮、古村寨和古建筑群的消防設施建設的經費投入,增強火災防范保障能力。國家文物局將進一步加大執法督查力度,對文物安全隱患突出等情況,依法整改,嚴肅處理。

  誰來追究火災事故責任

  經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目前我國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近77萬處。數量如此龐大,保護工作任重道遠。文物建筑如果發生火災,如何追究責任?

  在今天的新聞發布會上,劉銘威通報了一些事故的追責情況。

  云南拱辰樓火災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縣長等6人被予以行政警告、行政記過和撤職等處分;對火災負有責任并涉嫌犯罪的人員,已由當地司法機關調查處理。

  山西圓智寺火災后,太谷縣紀檢監察部門對負有監管責任的范村鎮政府、太谷縣宗教局、縣文物旅游局負責人行政問責。

  河南雞公山近代建筑火災后,信陽市文物和公安消防部門分別對其管理使用單位——港中旅信陽雞公山旅游發展有限公司處以罰款,并對雞公山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和公司相關責任人予以行政處分。

  云南獨克宗古城火災后,直接責任人被追究刑事責任,當地政府及有關部門負責人被追究行政責任,“獨克宗古城消防系統改造工程”設計和施工單位被予以行政處罰。

  但寧波天主教堂火災發生已經近半年了,浙江省文物局至今尚未接到有關火災起火原因和處理結果的報告。

  “事故發生后,究竟應該由哪個部門來追責——文物部門還是當地政府?一些文物安全事故,我們也想追責,但文物部門管‘物’不管‘人’,沒有這個資格,很多時候只能不了了之。”沈坤榮困惑地說。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青年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