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繁體字 有多沒文化?

2015/3/11 17:34:50 點擊數: 【字體:

 

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繁體字 有多沒文化?

 

騰訊文化作者 有毛僧

最近兩會上,政協委員馮小剛提議恢復部分繁體字并放到小學課本中,以加強傳統文化教育,這一提議隨即掀起討論熱潮,鬧哄哄之后卻無結果。其實,早在2008年郁鈞劍就提過恢復繁體字教育的提案,此后,幾乎每年都有恢復繁體字的提案,馮小剛所提不過是復古熱潮的余緒罷了。

漢字簡化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潮流

這幾年,好端端的簡體字仿佛成了妖孽,經常被打著傳統文化旗號的人拿來說事,總結爭論,這些支持“廢簡復繁”者認為簡體字犯有“三宗罪”:

一是閹割了漢字的文化內涵,讓漢字變成了符號;二是導致傳統文化斷裂;三是降低了漢字的美學格局,讓構造復雜、布局雋美的漢字淪為工具,遠離了它們的藝術內涵。

如果這些罪名成立,那么“廢簡復繁”就順理成章。不過,這些罪名不成立。

回顧中國文字發展歷史,大致出現過三次較大的文字革命,第一次是大篆變小篆,第二次是小篆變隸書,第三次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繁體變簡體。

大篆是一種書寫極為復雜的繁體字,小篆是大篆的簡寫形式,據說小篆是戰國時期秦國宰相李斯所整理,通過簡化推行秦國全境。秦統一中國后,廢除六國文字,統一推行小篆。小篆推行不久,民間興起了小篆的簡寫形式——隸書。由于簡單、美觀、便于書寫,隸書很快從民間傳到廟堂。秦朝官方文件用小篆書寫,但通行隸書。

隸書之后興起了楷書,自此漢字的整體格局基本定型,流傳兩千年沒有太大變化。但這并不意味著漢字簡化運動停止了,楷書之后興起的行書、草書本身就是人們追求書寫方便,對文字進行藝術化簡化的表現。

同時,民間流傳著大量文字的簡寫形式。在過去的兩千年中,出現了大量簡體字,有的用于草書,有的用于民間商務與生活。簡體字并非近人創立,而是有著悠久的文化源流。由繁到簡是漢字發展的歷史必然。

恢復繁體字根本就是病急亂投醫

1909年,陸費逵提出文字簡化運動。國民政府于1935年推行過一次簡化實踐,但因文化精英反對作罷。不過民間漢字簡化運動一直沒有停止,如解放區就興起了“解放字”,這為新中國成立后的簡體字運動奠定了基礎。

漢字三千年發展歷史中,簡化一直是平民文化與精英文化博弈的結果,文化精英認為簡化破壞文字內涵,容易消除他們的階層優越感。上世紀50年代,蔣介石曾兩度想在臺灣推行簡體字。但由于文化精英阻撓和反對沒能成功。

同一時期,大陸成功在全國推行了簡體字。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在物質上逐漸富足,但與之相匹配的文化價值始終沒有建立起來。隨著物質財富的積累,一批又一批文化精英再次躍入歷史舞臺。在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回歸傳統,從傳統文化中尋求價值認同的思潮一直沒有停止過。

表面看這是民眾對傳統文化的回歸,實質上是物質繁盛背后文化精神空虛的表現。近些年,知識界經常提到的話題是全民物質至上,缺乏信仰,價值缺失等。重建文化價值一直是社會討論的熱點,然而文化重建談何容易。尤其是在這個價值多元的時代,尋找支撐整個民族精神的文化價值更是難上加難。恢復繁體字教育或廢除簡體字而全部用繁體字等思想便是這種背景下病急亂投醫的表現。

傳承傳統文化靠系統教育而非寫字

馮小剛等人對繁體字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關系認識得并不深刻。繁體字并非就是中華文化的精華,恢復繁體字與傳承傳統文化并沒有那么深的關系。中國人與傳統文化斷裂是歷史發展造成的,與簡體字沒有多少關系。試圖通過恢復繁體字進行文化改造,讓中國人與傳統文化接軌,這是癡人說夢。

很多學者認為,港臺保留了繁體字,所以文化昌盛,傳統保留得很好。其實這只是一種大陸人為批判自身文化找到的幻覺。騰訊文化組織的2013年臺灣之行中,我們采訪到了臺灣著名作家王文興。王文興告訴騰訊文化,漢字簡化是一種趨勢,簡化之后并不影響交流,很多漢字都是古代的簡寫,很容易辨認。王文興認為,對臺灣人來說,熟悉簡體字只需要一周時間;對他個人來說,除了“陰陽”二字比較難以辨認外,其他的字都沒有障礙。

在這次活動中,我們也就臺灣的國學教育問題與臺灣清華大學前校長李家同進行了溝通。李家同認為,今天的臺灣國學教育一塌糊涂,現在的孩子與傳統斷裂很深,他建議大陸千萬不要學臺灣。從這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傳統文化的教育問題在臺灣也是痛點,與簡體字還是繁體字關系不大,關鍵是國家要從體制高度進行改革和規劃,而不是通過恢復繁體字這種勞民傷財、不切實際的行為著手。

傳統文化傳承問題首先應該是教育問題。目前的大陸依然以應試教育為主,考試分數是教育唯一的體驗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恢復繁體字無非是多出一門應試科目罷了,與真正的文化傳承相差甚遠。

結語

繁簡之爭本質上是漢字的工具性與藝術性之間的平衡問題,簡體字是漢字發展的必然結果,簡體字不等于喪失了漢字的藝術性與文化內涵,文化傳承也不必糾結于是不是寫繁體字,馮小剛們的提議不過是無病呻吟罷了。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騰訊文化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