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保衛我們的“歷史基因”和“文化身份證”——代表委員談依法保護文物

2015/3/16 11:12:03 點擊數: 【字體:

    文物無言,歷史有聲。當一件文物被擺在展臺上,鐳射燈光一打,那些它所經歷的時代——太平盛世或者兵荒馬亂,它所遇見的人——王孫貴胄或者平民百姓,它所見證的事——生離死別或者花前月下,都像是突然被按下了“回放鍵”,靜靜地流淌出來。不管是過了一百年還是一萬年,它都能告訴后來者,這些是屬于你的“歷史基因”和“文化身份證”。

    “這就是時間的力量和文物的魅力。中國文物是中國歷史文化的有形載體,從它們身上,我們可以找到‘回家’的路。”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張廷皓說。

回首文物之法的“來時路”

    2月2日,有關媒體對山西省晉城市澤州縣川底鄉半坡村古建筑損毀的情況進行了報道。幾年前,因為影響采煤,這座有幾百年歷史的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半坡古村被夷為平地。

    此事被曝光后,晉城市政府表示將采取得力措施積極整改,依法依規嚴查違法行為。那么,目前我國文物能夠依靠哪些法規得到相應保護呢?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告訴記者,1982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文物保護法》出臺,將文物保護納入法制軌道。2002年、2013年,文物保護法兩次大修,為進一步保護好文物創造了法律條件。

    2005年發布了《國務院關于加強文化遺產保護的通知》,提出到2015年要基本形成較為完善的文化遺產保護體系,要使保護文化遺產的觀念深入人心。

    2009年發布的《文物認定管理暫行辦法》和《國家文物局關于進一步發揮文化遺產保護志愿者作用的意見》,體現出對公眾參與依法保護文物的空前重視。

    2012年4月至5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執法檢查組分赴多地進行檢查,這是文物保護法實施30年來的首次執法檢查。

    新近公布的《博物館條例》將于3月20日起施行。《條例》針對藏品尤其是文物藏品的取得、安全保護、使用管理等分別作出規定。

    “目前,我國已經逐漸形成以《文物保護法》《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博物館條例》等為核心的文化遺產保護法規體系,規范、引導文化遺產事業的法治化發展。”勵小捷說,“這對于在新型城鎮化建設中,讓我們祖先留下的珍貴文化遺產得到體面的、有尊嚴的保護,將起到重要作用。”

直面文物保護的“斷頭路”

    1月3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巍山縣南詔鎮拱辰樓發生火災。僅僅兩個小時,擁有600多年歷史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拱辰樓就化為廢墟。事后查明,巍山縣文廣局未經審批,擅自將拱辰樓租給南詔古樂團作表演場地,而該樂團電器短路引發火災。

    像這種違法行為導致文物遭受滅頂之災的案例并不少見。僅2014年,國家文物局督辦文物違法案件就達64起,包括徐州市韓橋煤礦舊址損毀案、阿爾山市阿爾山車站損毀案等。

    張廷皓還跟記者分享了他親身經歷的一件事:事情發生在剛剛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中國大運河旁邊。江蘇省淮安市決定在該市東南的里運河(古代大運河河道)和現今京杭大運河河道之間建設旅游項目。許多專家認為該項目的政治、生態、經濟風險都很大。但是當地政府在去年11月強行動工,很快就挖出古代運河的水工遺存。張廷皓緊急向有關領導匯報,才得以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初步發掘結果表明,這是明代永樂年間修建的船閘,閘體保存完整,在全世界運河水工文物中都極為罕見。”張廷皓心有余悸又略感慶幸地說。

    “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結果顯示,過去的23年間我國約有4.4萬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年均消失約2000處。而且該數據呈快速上升趨勢,經測算,2014年全國有上萬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全國政協委員、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告訴記者。

    “盡管文物保護法的各項規定非常明確,文物部門也采取了許多措施,但對文物的破壞行為仍是屢禁不止。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利益驅動下,有法不依、違法難究、以權代法情況嚴重。”全國政協委員、文物出版社社長蘇士澍分析道。

破解保護困局的“快車道”

    2014年10月26日,陜西省丹鳳縣水泥工人李磊在作業時發現一柄戰國時期的青銅劍,主動上交給縣文物部門之后,獲得榮譽證書和獎金500元。這在網絡上引起一片“太寒酸”的打抱不平之聲。

    “為了鼓勵人們對文物事業的支持,應該進一步完善激勵政策。不僅讓社會力量愿意參與文物保護,而且在其參與后能夠在精神、名譽、物質上得到一定好處。”勵小捷說,目前有的省市已在制定相關政策,特別是對在第一時間發現人對文物處置權方面,提出獎勵辦法。

    單霽翔認為,破解文物保護困局的根本途徑,是切實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建設。“要認真借鑒國際先進經驗,結合我國實際,開展修改和完善現行法律法規的研究工作,不斷補充和解釋法律法規,實現文化遺產法律框架體系的豐富和完善。”

    “還要加強文物巡視,過去一個市就兩三輛執法車、十幾個人,我們的設備還不如盜墓賊,怎么保護文物?”蘇士澍提出了自己的擔憂。據記者了解,全國有不少地區從未配備過文物執法車,而有些地區在公車改革中把文物執法車撤銷了。“近年來盜墓之風屢禁不止,文物保護形勢十分嚴峻。撤銷文物執法車就像把執法者的腿鋸掉了,執法者很難隨時巡視,更不能及時趕到事發現場。”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社科院考古所所長王巍痛心疾首地說。

    談到執法隊伍建設,全國政協委員、寧夏回族自治區政府副秘書長李衛東頻頻搖頭。她曾擔任過銀川市副市長,分管文物工作。據她介紹,整個銀川市文保人員總共才20來個人。全國人大代表、甘肅省副省長夏紅民也持這樣的觀點:“對于甘肅這樣的文物大省,靠目前的執法隊伍根本忙不過來。”

    據單霽翔介紹,目前我國僅有北京、浙江和新疆三地設有專門的省級文物行政執法機構,專門設有文物執法處室的也僅有16個省份。對此,張廷皓建議制定國家文物保護督查制度,在國家文物局設立督察總隊,向各地派駐督察特派機構,選拔優秀干部充實督察隊伍。同時聘請文物督察監督員,協助督察機構工作。這一建議得到了文博系統代表委員的一致支持。

    第三次全國不可移動文物普查顯示,目前全國不可移動文物76萬多處。正在進行的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初步估計,目前國有單位的文物收藏量為4500萬件。

    這些文物,它們從歷史的風雨中走來,我們有責任、有義務保證它們完好無缺地向未來走去。作為歷史的“接棒者”,我們要讓每一個中國人都能得到文物所蘊含的“中國故事”的滋養。

    (本報記者 焦健 牛夢笛 徐暢)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