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燕作主題演講
中餐將抱團申請世界“非遺”,結果年內公布
閱讀提示
昨天,記者連線法國巴黎了解到,中國烹飪協會攜中國烹飪代表團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辦“2015中國非遺美食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動,揚州大學旅游烹飪學院副院長、中國淮揚菜大師周曉燕出任代表團副總廚師長,現場展示揚州炒飯、文思豆腐、素燒鴨等淮揚菜,并作主題發言。據了解,此舉意味著中國美食再次踏上“申遺”路。
為中餐申遺努力
周曉燕攜淮揚菜亮相巴黎
近日,“2015中國非遺美食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動在法國巴黎開幕,活動期間將舉辦中華美食精品宴、八大菜系廚藝表演、中國美食品鑒會、中國烹飪申遺圖片展等一系列展示活動,幫助中國美食再次踏上“申遺”路。
昨天,記者連線法國巴黎了解到,周曉燕參加了開幕式,并且代表中國烹飪代表團作“中國飲食文化中國非遺美食”的主題發言,與此同時,活動期間,每天都會有揚州炒飯、文思豆腐等表演。法國當地時間3月27日,素燒鴨、糖醋蘿卜、酸辣白菜、煙熏魚片等菜式將作為冷盤亮相大型宴會,而周曉燕在《舌尖上的中國》第二季表演的蓑衣青筍刀工絕技也會在嘉賓面前進行表演。
周曉燕告訴記者,“中國飲食文化中國非遺美食”的主題發言主要圍繞我國的飲食文化歷史展開,從豐富多彩的飲食技藝、技藝和文化傳承、文化形式和文化空間、讓世人驚嘆的刀工、烹飪教育等多方面展示中國美食的魅力,“這主要是為了中餐申遺作努力。”
“中餐申遺有非常好的文化基礎。”周曉燕介紹,我國的宴席很多,如洛陽水席、孔府宴、紅樓宴、餃子宴、豆腐宴、鹽商宴等,不同的主題宴會菜品構成不同,主菜或點心也有明顯的主題性,如中秋節吃月餅、端午節吃粽子、元宵節吃湯圓、除夕吃餃子等。菜品的文化色彩更加濃郁,如四喜丸子、全家福、年年有魚等菜品,從名稱上看都是寓意深刻的典型菜品,都體現著中國的傳統民風和民俗。
代表團36人
21人為廚師,分別代表各菜系
“這次活動由中國烹飪協會組織,代表團共36人,其中21人都是廚師,他們來自全國各地,分別是粵菜、川菜等中國各菜系的代表。”周曉燕透露,“2015中國非遺美食走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活動以中餐的展示、表演和文化交流為主,中國烹飪大師高柄義出任代表團總廚師長,而他是代表團副總廚師長。
據了解,代表團高手云集,整個活動的表演內容豐富,包括切出細如發絲的豆腐絲、雕刻栩栩如生的瓜果、氣球切肉絲、精美如畫的冷拼藝術、拉龍須面等,從不同的角度展示了中國刀工的精湛技藝。
“淮揚菜與中國的其他菜系一樣,并不是第一次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亮相。”周曉燕介紹,不同的是,這些表演將接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邀請的來自全球各國的評委的評審,“這次展示可以說是對于中國菜申遺的初評。”
據悉,目前已有法國美食大餐、地中海飲食、土耳其傳統美食、傳統墨西哥飲食、韓國越冬泡菜和日本和食等6項飲食類項目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餐申遺,近幾年來已經引起各界的高度關注。
“活動期間將舉辦中華美食精品宴、八大菜系廚藝表演、中國美食品鑒會、中國烹飪申遺圖片展等一系列展示活動,幫助中國美食走出去再次踏上‘申遺’路。”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介紹。
“中國味”欲走向世界
中餐將抱團申請世界“非遺”
“我國對于中餐的申遺非常重視。”周曉燕介紹,迄今為止,國務院已經公布了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第一批于2006年發布,共計518項,其中,入“傳統手工技藝”的飲食品制作技藝有9項;第二批在2008年發布,共計510項,其中,飲食烹飪方面的有30項;第三批于2011年發布,共計191項,其中,飲食烹飪有13項。
2011年6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正式施行,這是國家職能部門向國內申報非遺項目的積極信號。中國烹飪協會會長姜俊賢告訴記者,2010年中國烹飪協會成為文化部指定的中餐申遺主體單位后,中國烹飪協會這4年里一直在為中餐申遺擴大社會力量積極籌備,2011年,中餐就中國烹飪技藝進行第一次申遺,由于未符合申遺標準,最終沒有成功。
據了解,申報“非遺”需要具備三個基本條件:申報項目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申報項目處于瀕危的狀況及對申報項目有一個完整系統的保護計劃。本次中國美食申遺工作正式啟動后,中國烹飪協會組織30人的專家團隊在全國尋找、篩選出中餐申遺的最佳候選菜品,再次踏上中國美食申遺的征程。
活動結束之后,中國政府將會正式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遞交中國美食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申請,申遺結果將于年內公布。記者 屠明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