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太原3月27日電 (李新鎖)3月27日,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山西太原的狄村內人群漸少,村中人正忙著搬遷,為即將到來的整村拆遷做準備。多數店鋪掛出“轉讓”的牌子。在此之前,這里居住著數以千計的外來務工人員。
未來5年,太原大批城中村將消失。按照規劃,太原要在5年內完成170個城中村拆遷改造。
“老太原”董齊謹慎看待拆遷,狄村據稱是唐朝名相狄仁杰故里,如今,狄村沒留下任何和狄仁杰有關的古建。
在村旁紀念狄仁杰的唐槐公園內,幾棵據說是狄仁杰母親手植的古槐,外加一塊清代“狄公故里碑”,成為游人懷念狄公的寄托。
狄村一位負責人說,村子拆遷后,社區籌劃打造狄仁杰主題公園,并將其和白云寺等古建一起串聯成旅游線路,延續狄村記憶。
9年前,大學畢業的劉瑞落腳狄村,從此開始在這座城市生活。劉瑞說,很多年輕人到太原的第一站就是城中村,那些經歷讓人既愛又恨。不過,拆遷肯定能改善城市配套。
山西太原,古稱晉陽、并州,至今已有2500余年建城史。因為種種原因,直到2011年,太原才被中國國務院確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部分古建筑破壞嚴重。幸運的是,在城市化加速推進的同時,太原試圖保留更多文化遺存、延續城市文脈。
在太原西南部晉陽湖畔,延續千年的西寨古村人口眾多、古建遺存豐富。根據《城中村改造安置用地控制性詳細規劃方案》,西寨將保留真武廟、觀音堂、西寨劇場三處文物用地。如今,村中大部房屋已被拆除,剩余古建保存較好。
此前,在太原市政府工作報告中,市長耿彥波說,要大力推進以崇善寺、純陽宮、文廟等為中心的歷史街區保護,延續太原的城市文脈和歷史記憶。
現在,原先散落在城市街巷,日漸傾頹的古建得以重生。普光寺、古圓通寺、關帝廟等一大批古建陸續修復。
2015年初,太原城中村拆遷加速推進。官方資料顯示,今明兩年,太原85個城中村要整村拆除。到2020年左右,太原要完成全部170個城中村改造。
山西民間文藝家協會主席常嗣新說,作為歷史文化名城,過去幾十年間,太原的歷史文化遺存破壞嚴重。在城市化進程中,我們要高度警惕拆掉真古建、建設假古董。
在常嗣新看來,古建遺存是歷史文化名城的有機載體。一座沒有大量古建遺存的古城,很難名副其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