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中國民樂發展亟需“拆墻拓路”

2015/5/4 9:20:28 點擊數: 【字體:

  當各種形式的西方音樂在中國演出市場掀起一波又一波熱潮的時候,來自中國民樂的聲音卻越來越小了。在30日舉行的“上海之春”國際音樂節首屆中國民族音樂發展論壇上,滬上音樂人從“二胡皇后”閔惠芬的藝術人生談開去,探索中國民樂發展的破局之道。

  民樂界人士指出,中國民樂創作存在一種“身份焦慮”。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長劉錫津稱,民族管弦樂的創作存在兩個極端,或者像老藝人一樣、以演奏者的思維進行創作,手法一成不變;或者將西方音樂技巧生搬硬套,像剪貼師一樣生吞活剝地運用民族音樂素材,創作出的所謂“后現代”作品旋律全無美感。

  動聽的旋律才能讓樂曲深入人心。因為創作的羸弱,不愿演、不愿聽成為中國民樂界的“怪現狀”。“觀眾少、票房差、新作缺、演奏家青黃不接。”此間音樂界人士對民樂發展瓶頸有著相似的觀點。

  對于中國民族音樂而言,閔惠芬堪稱是民樂興繁時代的一個映射。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副秘書長楊光熊介紹,據不完全統計,閔惠芬一生演出達到687場,觀眾超過42萬。她登上海內外知名劇院的大雅之堂,也背著二胡上山下鄉,走進學校;她的作品旋律優美,且挖掘出二胡的音質特性,既“陽春白雪”又十分貼近民眾。

  專家指出,藝術的生命在于特色和創新。中國民樂的獨特風格,決定了它相對西方交響樂而言缺乏規模化理論體系,不易被系統地發展壯大。它的發展跳不出“古為今用、洋為中用”,但面對強勢的西方音樂,民樂創作需要的是“固本求源”而非“舍本求末”,藝術家只有沉下心,去體悟民族音樂傳統思維技法的精妙,才能使民樂創作更上一層樓。

  “我們缺少的不是精英化的技巧,而是如閔惠芬那般對振興民族音樂的強烈使命感。”上海民族樂團藝術總監王甫建如此感嘆。閔惠芬一生執著于從民間音樂吸取養分,最終形成器樂演奏聲腔化的創作理念,創作出一批二胡名曲。上海大劇院院長張哲表示,希望音樂家能吸取民族音樂養分,思考和摸索民樂的傳承發展,把自己真摯的情感融入藝術創作中,把民樂建設和發展成為民族文化的嶄新品牌。中新社記者 鄒瑞玥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新聞網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