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手機,陪父母好好吃頓飯”“給媽媽做個面膜”“給爸媽打個電話”“教爸媽用微信”“帶爸媽做體檢”“出差給爸媽帶個小禮物”“走慢一點,等等爸媽”……連日來,一組在各種場合提醒孝親的圖片在網上悄然流行,還被賦予“現代二十四孝”。現在“現代二十四孝”被廣泛熱傳(6月1日《人民日報》)。
支持
讓親情無縫對接
相比賣身葬父、臥冰求鯉等那些古代二十四孝故事,“現代二十四孝”對現代人來說更親和有趣,更容易讓人接受。
由于父母與子女出生、生活的時代差異,使父母與子女對同一問題看法存在較大差異,以至于父母與子女之間形成了巨大的鴻溝,縱觀現代二十四孝,反映了天下父母的心聲,可以說對子女來說也只不過是舉手之勞。可是就是舉手之勞,多數人也基本沒有做到。這與沒有上升到孝的高度有關。孝是數千年來形成的優良傳統,面對“孝”字只要能做到沒有人愿意背負不孝的罵名,更何況還是舉手之勞。父母是天下最不成功的商人,也是世界上最容易滿足的人,他們只講投入不講回報。現代二十四孝已引起人們共鳴,子女按照現代二十四孝去做,必然會使父母整天笑逐顏開,父母與子女之間的裂縫得到完美修復,實現親情無縫對接。
李方向
評判
樸素的孝心最偉大
這幾年,無論官方還是民間,愈發重視孝道。官方層面,從中央到地方,都把道德建設作為重點工程重力推進,一個個各級孝賢典型被挖掘。這些人都來自基層,有些是機關干部,有些是普通百姓,他們的故事都不驚天動地,但無一不傳遞了樸素的善心、良心,讓人感動,發人深思,在市民中激蕩起向善的漣漪。民間方面,各種志愿服務、孝老敬親佳話被傳唱。“教爸媽用微信”等提醒孝親圖片就是縮影。
誰都會有老的一天,老態龍鐘、老眼昏花,甚至孤苦伶仃。做個孝順的晚輩,也是在為自己的晚年積德筑福。“走慢一點,等等爸媽”等“新24孝”之所以引起社會共鳴,說明在物欲至上的今天,樸素的道德依然新鮮,人們靈魂深處的本善依舊閃亮,中國傳統道德的魅力仍然炫目。道德和人性的美可以傳遞并影響整個社會,希望更多的人將樸素現代的“新24孝”化為日常行動,也愿樸素的孝心縈繞每個家庭、充滿社會的每個角落。
王文武
建議
網上網下都要熱
“現代24孝”,不僅要在網上“熱”,更要在現實生活中“熱”。或者說,網上“熱”只是一種虛浮的孝,生活中的“熱”才是真正的孝。而要在現實中迅速“熱”起來,就需要我們每一個人都行動起來,尤其是“追逐”互聯網的“粉絲們”,不僅要在網絡上做“強音”,更要在生活中做“孝者”,帶頭做到做好“現代24孝”。
當然,“現代24孝”雖然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要全部做到尤其要做好,對大多數人來說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試想一下,如果在今天的飯桌上,你還不顧父母的感受低頭刷手機,而且刷的或轉的又是“現代24孝”,即使你閱讀了或轉發了,也不可能成為“孝子”或“孝女”。
因此,在閱讀或轉發后,不要忘了,首先從自己做起,從今天開始,從“現代24孝”的“第一條”開始……
姚明勝
提醒
別變為道德枷鎖
孝順父母,并不一定非用“現代二十四孝”來評價,而是要讀懂其中的內涵,將“現代二十四孝”當成一種善意提醒。很多時候,一句暖心的問候,一個關愛的眼神,其實都是孝順的體現。
父母與兒女之間,最需要的就是感情的交流,能夠彼此將對方裝進心里。孝順與否,要結合客觀實際情況,用心去照顧、慰藉父母,并不需要完全體現在形式上。在自身能力范圍之內,盡力去體貼父母、善待他們,才是最為重要的。孝順并不是裝樣子,也不是非要參照僵化的“現代二十四孝”規定,只要兒女與父母在情感上容納彼此,就是孝道的精髓所在。
由此,作為兒女,不要將“現代二十四孝”當作道德枷鎖,而只是當成一種提醒。只要用心對待父母,在心里惦念父母,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照顧父母,這就是對孝順含義的完美詮釋。
曹佳豪
三 言 兩 語
具有可操作性,身為兒女的,沒有理由做不到。——楊從珂
中國自古就是禮儀之邦,崇禮尚孝必須光大。
——趙曉鳴
目前,這24孝普遍缺失,希望引起共鳴之后,能夠共同遵守。——吳曉青
力所能及就好,不必條條照搬。——馬中河
相對于古代的“二十四孝”,“現代二十四孝”具備合理與可操作性,值得提倡。——張晶
概念提出來的,如何持之以恒地銘記在心? ——張永現
個人表達感情各有不同,真要總結起來,其實真心足矣。
——曹越農
啃老族尤其要遵守。
——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