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濟南6月13日電 (郎春祥)13日文化部副部長楊至今在全國文化廳(局)長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高級研討班開班儀式上認為,城鎮化進程中要注重文化遺產的保護,對古城、古鎮、古村落的保護刻不容緩。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經濟社會發展太快,已經有很多沉痛的教訓,一些珍貴的古城、古鎮等消失了,對古城、古鎮的保護刻不容緩。”楊至今說。
今天是第10個文化遺產日,主題是“保護成果,全民共享”。楊至今介紹,下一步的工作要更加注重保護和傳承文化遺產,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搶救性保護,推動生產性保護和整體性保護,努力為傳承單位和人員創造良好的傳承環境。扶持京劇以及地方戲曲的傳承,加強古籍保護和文物的進出口管理。發揮博物館、美術館等作用,用人們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優秀傳統文化教育。
文化遺產作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載體之一,其保護工作對于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作用。楊至今認為,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是中國與其他國家交流和溝通的橋梁,是提升中國文化影響力的重要途徑。也是維護中國文化安全的重要防護堤。通過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傳播漢學等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思想領域的交流,加強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海外交流,學習借鑒各國優秀傳統文明成果,在申報文化遺產時,繼續加強與相關國家的交流與合作。
據山東省副省長季緗綺介紹,山東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和儒家文化的發源地,素有孔孟之鄉、禮儀之邦的美譽,山東高度重視傳統文化繼承與發展工作,大力實施齊魯文化傳承創新工程,著力推進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等7項重點工作,積極構建國際性交流對話平臺等4大工作平臺。突出抓好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經典數字化工程等16個重點項目。目前,山東全省初步構建起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普及推廣、傳承保護、實踐養成和交流互鑒工作體系,打造形成了世界儒學大會、尼山論壇、尼山書院等一批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