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金鷙鳥跨越時空的傳奇

2015/7/21 11:09:52 點擊數: 【字體:


金鷙鳥跨越時空的傳奇

①:從法國回歸的32件金飾片中,最大的金鷙鳥。其邊緣有9組18個小孔,應為綁縛其他物品時穿線的部位。
 
 金鷙鳥跨越時空的傳奇

②:在禮縣秦文化博物館展出的镈,出土于大堡子山樂器坑中。本報記者 宋喜群攝

 
    7月20日上午,甘肅省省長劉偉平從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手中接過從法國回歸的32件秦墓金飾片。經過20多年的等待和10年的追索,這批從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流失的珍貴文物終于重回甘肅。

    這32件大堡子山流失金飾片,原藏于法國國立吉美亞洲藝術博物館,為有關人士捐贈。中法兩國政府積極尋找流失文物返還的恰當途徑,促成文物原捐贈人同意撤銷對吉美博物館的捐贈行為,再由原捐贈人將文物返還中國。

    這批珍貴文物的回歸,書寫了一個帝國圖騰跨越時空的傳奇,引發人們對成功追索這批文物的細節的關注,并再次引發人們對其出土地——甘肅禮縣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的關注、對早期秦文化的關注。   

    ■盜掘

    驚心動魄大堡子山

    大堡子山遺址及墓群位于甘肅禮縣城東13公里處的永興鄉、永坪鄉境內,嘉陵江一級支流西漢水環繞流過。遺址以東的西漢水河谷平坦開闊,以西則狹窄蜿蜒。遺址總面積約150萬平方米。大堡子山,因山上有個堡子(小村子)而得名,這座山,甘肅省文物考古所所長王輝從1994年開始,爬了21年。

    說起這32件金飾品,就不能不說說上世紀的1992年、1993年,當時禮縣大堡子山遺址遭到瘋狂盜掘,兩座秦公大墓被盜掘一空。據知情人透露,當時在大堡子山,最多的時候有2000多附近村民同時參與盜挖。在大堡子山,記者見到,秦公大墓西南側的祭祀坑遍布不規則的盜墓坑。空蕩蕩的祭祀坑中,豎立著幾塊指示牌,表明這些地方在后來的搶救性挖掘中,出土過一些幸存的未被盜墓賊盜走的物品。

    1994年,30歲的王輝參與了對大堡子山的搶救發掘。20日早晨,在甘肅省博物館流失文物移交現場,記者問王輝:“有丟失多年的孩子回來的感覺嗎?”他點點頭。

    此前兩天的7月18日,記者跟隨王輝去大堡子山遺址走訪,在秦公大墓南側的一個祭祀坑旁,王輝指著墓坑對記者說,那個長方形坑是大型樂器坑,在這個長8.8米,寬2.1米的樂器坑內,出土了3件青銅镈、3件銅虎(附于镈)、8件甬鐘,2組共10件石磬。青銅镈一大二小,最大的一件銅镈造型及紋飾華美,鼓部有銘文20余字。王輝又指著樂器坑旁邊的一個盜墓坑說,這個盜墓坑離樂器坑只有20厘米,如果不是盜墓坑偏了這20厘米,這些精美的樂器就沒了。“現在如果那些盜墓賊來看,肯定會捶胸頓足。如果當初這個盜墓坑沒偏,那我現在死的心都有了。”

    王輝說,有一次文物考古部門在發掘過程中,腳下的墓坑突然塌陷,人掉到1米深的坑里,下面是被盜墓賊挖空了。考古工作者發現,塌陷的坑底下,土很細,很明顯都被手搓過。

    20世紀90年代初的盜掘是瘋狂的,至今仍讓人痛心不已。很多文物被盜走,有些在盜墓賊眼中不值錢的陶罐被敲碎,很多重要的考古線索、文化信息被損毀,有些信息甚至永遠消失。

    ■金飾

    兩千多年前秦人文化信息

    考古學家韓偉給這些金飾品上的鳥形圖案起名為鷙鳥,金鷙鳥的圖案又揭示什么樣的文化內涵,有什么樣的用途呢?王輝認為其內涵有兩層含義:其一,這是秦人的一種圖騰,傳說秦人的祖先是通過鳥蛋出現的。其二,鷙鳥是一種兇猛的動物,寓意秦人勇猛尚武。關于這些金飾片的用途,現在有兩種觀點,一是棺材飾品;另一種觀點是馬的甲片。秦公大墓和車馬坑中都存在金片,依此判斷,這些金片的用途,應該是裝飾棺槨和車馬。“這種鷙鳥這么大,又有孔,肯定是裝飾品,究竟是裝飾在哪里還不知道。”王輝說。

    記者看到,“秦韻——大堡子山流失文物回歸特展”展出的最大一對鷙鳥金飾片邊緣上,有9組18個針孔大小的小孔,每組兩個小孔距離約1厘米,這些小孔應該是用線綁縛在其他物品上。但據文物工作者介紹,因為當年的盜掘無法留下像科學發掘那樣的準確詳細的記錄,現在我們已無法知道當年這些金片到底在墓的什么位置,靠近那些物品。

    秦人和中原的禮制系統有區別,中原大多使用玉器、青銅禮器。秦人則用黃金彰顯自己的身份地位。金飾片本身并不能反映秦文化的全貌,這應該是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據王輝分析,這些金片可能是早期與歐亞草原商貿往來的證明。青銅和玉器是中原的傳統,黃金制品則是從歐亞草原傳來的。鷙鳥是嬴族的圖騰,周文王、周天子都不大量使用黃金制品,而早在公元前一千七八百年前,甘肅就使用黃金制品,這也是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黃金制品。秦公大墓出土的金飾品,其器型風格與歐亞草原風格一致,其間的中西交流可能存在。禮縣現在有金礦,目前只知道這些黃金制品是用自然金制成,與禮縣本地的金礦有無關系,還需要通過同位素測定來檢驗。

    但是,這些金片到底是屬于兩座秦公大墓中的哪一座,通過目前的技術手段和資料,是無法判定的,這也許會成為文物工作者乃至秦文化研究中永久的遺憾和傷痛。“我帶律師去公安部門查閱當年的審訊資料,沒有用,因為盜墓賊根本記不清是在哪個墓里挖出來的。”侯紅偉痛心地說。更有甚者,據當地村民敘述,有的盜墓賊把成麻袋的金片化成金條,一批珍貴的文物就僅僅保留了其金屬價值,更重要的文物價值、歷史價值、藝術價值等則被“毀尸滅跡”。

    金飾片作為貴金屬在古代使用中也是有等級規定的,能用這么多金,也證明秦朝當時實力強大。“墓主人毫無疑問是秦公,但究竟是哪一代還不知道,是秦諸侯國最高級別大墓。”王輝說。墓主人到底是哪位秦公呢?出土器物上的銘文中的“秦子”又是誰呢?有的考古專家認為是秦莊公和秦襄公,有的專家認為是秦襄公和秦文公,王輝認為應該是秦文公和秦靜公。秦文公是諸侯國秦國的國君,秦靜公為“不享國”的秦國國君,“不享國”沒有實際掌握大權,稱其為秦子似乎也是合適的。

    ■追索

    給文物做“親子鑒定”

    追回流失文物是非常艱難的事情,不僅是中國,埃及、秘魯、希臘等非法流失文物的追回,也都是非常艱難的。這32件從大堡子山秦公大墓流失的金飾片的回歸,是我國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首個成功案例,為以后追索流失海外文物開了個好頭。

    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化司司長段勇表示,我國追索流失海外文物有幾方面的困難,一是非法流失的時代比較早,數量比較大;二是我國對文物的調查、研究、建檔工作比較薄弱;三是我國開展非法流失文物追索工作比較晚,缺少經驗;四是受到其他因素的制約,比如國際關系。

    段勇說,此次大堡子山32件金飾片回歸,有重大的意義,這是首次由我方發現文物被盜流失之后,堅持持續關注流失文物的追索,獲取充分有力證據后,主動向外方提出要求,得到了對方的認可、理解和配合,最終使得非法流失文物成功回歸。

    如何判定此次從法國追索回來的32件金飾片就是出自大堡子山墓群呢?王輝告訴記者,這批金片與留存在國內的大堡子山出土的金片的關系,要通過很多重要指標來判定。

    “經過1992年、1993年的大盜掘,大的、好的金片都沒有了,只有劫后殘余的8件小的金飾片。這8件小金飾片,成了確定流失金飾片身份的重要依據。”王輝介紹說,文物部門對這些小型金飾片的材質、制作工藝、附著物的分析,可以斷定大金飾片也是從這個大墓中被盜的。追回文物需要提供三個方面的證據,一是考古學證據方面,二是法律方面,三是技術分析方面。通過對小型金飾片的分析,建立了比較完善的證據鏈,是這批文物能夠回歸的主要證據之一。“首先,它們的工藝、技術特征、制作方法相同;其次,通過成分分析,測定金片的本體成分及粘在金片上的土、朱砂發現,本體和附著物成分也都相同。這就像通過‘DNA’來做‘親子鑒定’和通過‘指紋識別’來驗證身份一樣,是具有唯一性的特征。另外,我們還通過國家文物局的支持和協調,在法律工作者的幫助下形成了完善的證據鏈條。”

    段勇說,國家文物局會借鑒這次經驗,完善相關調查工作,積極提出追索,在恰當的時機將流失文物追回。

    (本報通訊員 劉曉倩 記者 宋喜群)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