湄洲島上的大型石雕媽祖立像 李韻攝
媽祖文化是勞動人民千百年來尊崇、信仰媽祖過程中遺留和傳承下來的物質及精神財富的總稱,是中華民族重要文化瑰寶之一。作為漢族海洋文化的代表,媽祖文化近千年來一直與我國諸多和平外交活動、海上交通貿易,都有著密切關聯。隨著2009年“媽祖信俗”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媽祖文化更是成為了全人類尤其是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共屬的精神財富。
媽祖文化不僅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共擁有媽祖宮廟5000多座,媽祖信眾有兩億多人,其中以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為甚。
由于獨特的歷史發展條件和傳播范圍,媽祖信仰不僅具有神緣文化的特質,而且是民族文化的象征。在海外,不少華人集聚地,因為對媽祖文化的認同,而把天后宮作為社群活動的組織核心和主要場所。媽祖信仰與世界三大宗教信仰容易溝通、理解和融洽,無形中也促進了華僑與所在國人民之間的感情聯絡,達到“世界媽祖同一人,天下信眾共一家”的大同境界。因此,進一步傳播媽祖文化的大愛精神,可以充分發揮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地區民眾的凝聚力和創造力。
媽祖文化作為文化交流的先鋒,在促進經濟文化協調發展和區域經濟深度合作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比如,由媽祖文化搭臺,在基礎設施、產業對接、海洋經濟、投資貿易等領域與“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展開合作。福建已在東盟建有7個遠洋漁業綜合基地,沿海港口業已開通至東南亞的51條海上航線,同時面向東盟國家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及物流信息共享平臺,促進沿線地區信息互通、貨物通關和人員往來便利化。
傳承媽祖文化,弘揚媽祖精神,是福建省、全國乃至全球熱愛和平的人們所共同的責任。要大力推進媽祖文化的傳承弘揚和發展創新,為海內外炎黃子孫搭建密切情緣關系、擴大交流合作的廣闊平臺,推動媽祖文化交流與傳播向更寬領域、更高層次發展,進一步提升媽祖文化品牌在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中的影響力。
第一,要強化媽祖文化認同意識。這是弘揚媽祖文化的堅實基礎。所謂媽祖文化認同是指人們對媽祖文化的理解、認可、保護和實踐并產生歸屬感的社會心理過程。要普及和完善媽祖文化認同的知識體系,將媽祖文化通過一定的手段轉化為知識,或者嵌入到知識體系內,才可以讓人們感知、理解和認同。要引導人們正確認識媽祖文化的精髓。在民間活動中,人們往往認為信仰媽祖僅是為了祈福禳災,希望通過祭拜神靈,以求得人丁興旺、逢兇化吉、財運亨通等,而沒有從更深層次上去理解它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從個體的角度看,只有將媽祖文化內涵內化為價值觀,讓信仰者從媽祖精神中得到感化和熏陶,才能實現媽祖文化認同的個體自覺化,走出對媽祖信仰的認識誤區。
第二,要增強媽祖文化傳播效果。這是弘揚媽祖文化的重要方面。在傳播方式上,要充分利用報刊、電視、網絡等現代大眾傳媒的先進傳播手段,同時用動漫、音樂、舞蹈、書畫等表現方式,讓媽祖文化插上科技和藝術的翅膀,在走向海上絲綢之路的國家和地區時更具感染力和吸引力。在傳播載體上,把媽祖文化與旅游休閑相融合,依托媽祖源流博物館、媽祖文化影視園、媽祖閣、媽祖文化朝圣觀光區等旅游新景點,讓人們在旅游的過程中感受媽祖文化的魅力。
第三,要構建媽祖文化產業體系。這是弘揚媽祖文化的關鍵載體。一是打造媽祖文化產業基地。以申請國家級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區為契機,建設一批有利于媽祖文化遺產保護的基地和設施,切實改善媽祖文化遺產保護的環境。并依托媽祖宮廟聯盟,通過祭拜護照、分靈儀式等形式推動媽祖祖廟與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媽祖廟建立緊密聯系,強化祖廟的中心地位。推動媽祖文化與旅游相結合,把媽祖文化生態保護區建設成為世界范圍內展示、傳承、弘揚和體驗媽祖文化的中心區域及濱海旅游休閑勝地,使福建特別是莆田成為世界媽祖的朝拜中心、交流中心、學術研究中心和文化創意中心。二是培育媽祖文化產業市場。主動承接臺灣媽祖文化創意產業,發揮福建地域文化優勢,著力培育形成一個較為完善的國際性媽祖文化產業市場。特別是在莆田湄洲島策劃開展以媽祖文化為題材的大型節目活動,以“印象媽祖”來吸引和留住游客,帶動相關文化產業的發展。三是構建“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媽祖文化產業鏈。立足福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核心區及媽祖文化發源地的特殊地位,充分調動海外華僑華人的資本力量,以媽祖文化為精神紐帶,以沿線國家為區域分布,以福建特色產業為主導,打造數條“研發創新在國內、生產加工及市場在國外”的沿線特色產業鏈。
第四,要優化媽祖文化交流機制。這是弘揚媽祖文化的有力保障。政府層面,一方面要搭建有利于媽祖文化交流的平臺。如統籌規劃媽祖文化產業,共同創作演藝項目,培育對外文化經營機構,推動資訊網絡建設,加強線上交流互動等;另一方面要完善有利于媽祖文化交流的制度,進一步總結在莆田開展的三月媽祖誕辰廟會、九月海上祭媽祖大典、十一月媽祖文化旅游節等一系列宣傳活動,不斷擴大媽祖文化旅游在世界范圍內的影響力。民間層面,要利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華媽祖文化交流協會、福建省媽祖文化研究會以及各種由海外華人組成的媽祖文化交流組織等,進行各種形式的交流,包括文藝演出、旅游觀光、餐飲購物、學術考察、媽祖會議研討、雕刻繪畫等,拓展媽祖文化的活動范圍,以此來弘揚中華傳統文化。政府與民間層面要形成互動的機制,緊緊圍繞媽祖文化主題,明確定位、整合資源、集聚力量,將媽祖祖籍地、出生地、升天地串成一條線,把宮廟活動與學術探討、觀光旅游、文化產業發展充分結合起來,共同推動媽祖文化交流更加廣泛深入。
宋建曉(作者宋建曉為莆田學院副院長,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