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鄂西唐崖土司后人:世代守衛土司城及祖先墓葬

2015/7/24 9:56:46 點擊數: 【字體:

鄂西唐崖土司后人:世代守衛土司城及祖先墓葬

土王墓 楊力攝

  ■陳飛

  一

  一座民間“皇城”


  唐崖土司是鄂西土家族著名土司,覃氏世襲,設于今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咸豐縣,隸屬于施州衛。始封于元至正十五年(1355),鼎盛于明天啟年間(1621-1627),廢止于清雍正十三年(1735),共歷時元、明、清三代381年。

  關于唐崖覃氏的族屬,一度有蒙古族之說,后經調查,認定為土家族。覃姓為鄂西土家族傳統大族。根據各支覃氏族譜記載,覃氏同宗同族。《中華覃氏志·湖北卷》卷三《湖北覃氏人物》,更對其始祖覃啟處送的生平進行了詳細介紹,稱其實名“覃化毛”,為鄂湘主流覃氏公認始祖覃汝先的曾孫,治理唐崖期間,因深得苗蠻之信任與誠服,被稱為“啟處送”,意為上天賜予的仁主。明人童昶《擬奏制夷四款》中亦有明確說明:“施衛所屬田、覃二姓,當宋元未分之前,其勢甚盛,故屢為邊患。自國朝永樂以來,二氏子弟分為十四土司,傳之后世”。土司時期,從首任土司覃啟處送始,至末代未承襲的覃光烈止,唐崖覃氏共沿襲17代,中央王朝認可的土司共存在16位,其職級歷長官司、千戶、安撫司、宣撫司等多個等級,以長官司為主,屬于較低級別的土司。唐崖土司傳襲至十二世祖覃鼎時,勢力發展至頂峰,因參與平定“奢崇明叛亂”升都司僉事兼宣撫司宣撫使。

  鄂西屬較早并完整、規范、有效推行土司制度的地區,先后有39個土司,但僅唐崖土司筑有城。《萬歷湖廣總志》明確指出“施州衛所屬各土官,俱各寨居”,即使被雍正帝稱為最為富強的容美土司,其統治中心的中府雖“司治五門”,然亦“無城有基”。按照唐崖《覃氏族譜》記載,平定奢崇明叛亂后,明朝廷為表彰參與者唐崖土司覃鼎的戰功,不但將其升為宣慰使(實為宣撫使),而且為其敕建了“荊南雄鎮”牌坊,同意其建立治所“大方平西將軍帥府”,即唐崖土司城。剛建成時,該城氣勢十分宏大。整座城市坐西朝東,背山面水,四周有城墻圍合。城內功能設施完善,格局清晰,由一條南北向主干道、三橫三縱的次干道以及數十條巷道形成的道路系統分割為數十個院落,這些院落是城內的基本結構單元。位于主干道中段、城址中心位置的大型院落即衙署區,是土司處理政務與生活的地方。城內還設有大寺堂、營房、檢閱臺、“御花園”、萬獸園、殺人臺、引水渠、水井等宗教、軍事、娛樂、司法、生產生活設施。城外有碼頭、橋梁、瞭望臺等附屬設施。由此可見,唐崖土司城在功能上布局完整、合理,所以歷來被民間稱為“皇城”,體現了其在土司文化中的獨特地位和作用。

  清雍正十三年(1735),“改土歸流”后唐崖土司城遂逐漸廢棄。

  配合土司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的開展,為揭開唐崖土司城神秘的面紗,挖掘其所蘊含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在以往調查和研究工作的基礎上,2011年,在古文獻、古建筑和城市規劃學專家的配合下,考古機構正式對其進行發掘,基本掌握了唐崖土司城址的范圍、邊界、格局、功能分區和城墻、巷道、衙署區、院落、排水系統的位置、結構和修筑方式。專家發現,在唐崖土司城建造過程中,建造者不僅充分考慮了防御要求,而且注重吸收中國古代城市規劃的成熟經驗,在建設選址中,將周邊的山形與“四象”結合,將城市背依的山命名為玄武山,將對面的山命名為朱雀山,將左右兩側的山分別命名為青龍山和白虎山。特別是在土司衙署的布局中,嚴格采用了中軸對稱式,并在其前面設置高大的“荊南雄鎮”坊,突出反映了土司制度的特征,即:既有自上而下體現中央王朝要求的方面,又有基于少數民族自身統治和傳統的方面,體現了中國封建社會“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的多民族地區管理理念。

    二

    兩位土司后裔


    我和唐崖土司城址結緣于2001年深秋,因工作關系當時懷著對“土皇帝”唐崖覃氏的膜拜之情踏入遺址,一切都覺得新鮮,特別是面對湛藍的唐崖河,悠長深邃的歷史街巷,一首無聲的詩就仿佛立即在思緒中回旋起來:“秋水唐崖韻,幽道秀芳菲”。

    參與申遺工作后,由于需要了解遺址上的活態文化,了解遺址保護工作情況,土司后裔作為最直接的關系人,被作為調查對象,成為了我的工作對象。再后來,隨著交往的深入,他們成為了我了解唐崖的引路人和老師。
鄂西唐崖土司后人:世代守衛土司城及祖先墓葬

覃國安夫婦

    為先祖守墓:土司后裔之直系“覃國安”

    覃國安,唐崖土司第二十三代后裔。改土歸流后,土司舉家遷往漢陽,其祖輩卻依然生活在土司城內的官墳山下,世代守衛著唐崖土司城以及祖先的墓葬,并負祭祀之責。至今有近三百年的歷史。不論早晚他都要去看看土司王墓和整個土司城,每年春節和清明節都要進行祭拜。

    覃氏仍然是當地的一個大姓,但他說,唐崖土司城內自己是唯一的皇族,有家譜為證,且“世代單傳”守護著土司墓地具體位置等不為人知的秘密。由于排行老大,一般大家都習慣稱他“覃老大”,他說,根據家族傳統,舉族遷徙時,老祖曾交代留守墓地的人:世代看守,代代相傳,只傳男性,只傳長子。“覃老大”人很淳樸,總是一副笑瞇瞇的樣子,說話不緊不慢,言談中似乎總有說不完關于先祖的故事。但一旦要和他談起土司墓葬的故事,他就會皺起眉頭,顯得不大高興,一副生怕從自己嘴里泄露機密的樣子。

    覃國安在守護土司城的過程中,得到了政府的支持,上世紀八十年代,地方政府為了保護土司城遺址,給第二代土司覃值什用墓做了圍墻;對張王廟修建了罩馬亭,這讓他能夠更好地保護祖先墳墓以及祖先遺留下來的石人石馬。

    2013年初,唐崖土司城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正式實施后。由于唐崖土司歷史文獻記載較少,作為活態文化遺產,覃國安就常常被作為調查對象,并參與一些勞務。也許為申遺隊伍的敬業精神所感染,也許看到了在社會公眾努力下唐崖土司城址所煥發出來的新活力,他開始不再那么對我們存有芥蒂,也參與一些遺存的調查和確認工作,并主動道出“皇墳”是第二代土司覃值什用墓的秘密。我和他的關系,也在交往中得到信任,并且成為了朋友。工作之余,可以到他家喝一杯土司工藝烘焙的清茶,聽他講祖先的故事,請他談一些關于族譜中隱藏的秘密,并和他探討遺址的保護和未來發展之路。

    老祖宗留下的文化遺產,隨著子孫觀念的變化和當地居民生產生活水平的改善,他自己也不知道能堅守多久,希望得到政府和社會的保護。他說,如果能列入世界遺產,更是對祖先的一種交代。

    國際專家考察期間,他作為利益相關者,出席了座談會,并在自己家接受了專家的提問。他說:作為我個人和我們的家族來講,我們都很支持政府申遺,因為這樣能更好地保護遺產。現在,唐崖土司城被納入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名單之一,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他們的工作也做得非常扎實,非常辛苦,我們都很感動。作為土司后人,我們愿意貢獻自己的所有力量,希望祖先的文化能夠發揚光大。
鄂西唐崖土司后人:世代守衛土司城及祖先墓葬

陳老漢

    唐崖活字典:土司后裔之旁系陳老漢

    陳老漢其實有大名,且很有意蘊,陳照南。老漢是大家對他的愛稱,也是敬稱。也有人稱他,陳伯。我一直稱他,老人家。

    第一次見老人是2001年深秋,老人給我們做的講解,當時只聽說他做了二十多年的義務文保員,由于首次見面,加之當時對唐崖不甚了解,對他講解也基本沒記憶。

    第二次見老人已是10多年后的事了,但未曾謀面,而是在照片上,當時同事陪領導考察唐崖,慰問文物保護員,并拍了工作照。照片上老人從局領導手上接過慰問金,笑得像花一樣。從此,老人爽朗的形象,就深深烙在心中。

    第三次見老人是在2012年7月,唐崖申報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的專家考察期間,當時陪趙中樞先生到唐崖。由于主持了申報文本的編制,所以,對唐崖的印象已是深刻,對老人更有了一份期待。那天很熱,所有的工作熱情,在烈日下都變得很慵懶。老人作為遺址的活化石和保護體系的見證者、實踐者,被組織者刻意安排在張王廟,等待著一并檢查和評估。

    記得當時老人很精神,一頂碩大的竹斗笠,古銅色的皮膚,瞇著細長的笑眼,悠然地坐在罩馬亭的長廊上。手上拿著拐杖,感覺好像一直守護著石人石馬。老人說,他們祖上是土司的駙馬,來這里已經好幾百年,并講了很多關于唐崖的故事,思路清晰,用語質樸,內容動聽。就感覺他是唐崖的活字典一樣,有道不盡的東西。

    那天張王廟院子里的筆筒花開了,很艷。老人說,是他栽的。大家都說,是個好兆頭,唐崖一定能成功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但當時大家都沒想到,在列入的基礎上,不到半年唐崖就正式啟動申遺工作。

    到咸豐工作后,和老人很快熟悉了,每次見面,他都笑瞇瞇的,不是為客人講解,就是拿著掃帚打掃衛生。隨后的一年多時間里,我向他請教過土司的故事,問過他遺址歷史上的狀況和他的所見所聞。可以說,我對唐崖的理解,他是入門老師。

    老人對唐崖不僅是原住民,更是守衛者和傳承者。“文革”中老人參與了張王廟的拆除,拆除過程中被壓斷了手腕,老人說,那是張爺顯靈。此后,他參與到文物的看護,在上世紀80年修建了張王廟和牌坊圍墻后,老人就成為了文保員,但報酬和承擔的工作相較,基本是義務的。從此老人的一生就和唐崖畫上了等號,見證了唐崖由咸豐縣文物保護單位,升級為湖北省文物保護單位、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直至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唐崖向前邁進的每一次,老人都很欣慰,當聽說要申遺了,老人說,我要活到成功的那一天。

    由于對遺產的執著,保護工作所取得的不斷認可,老人的名望也就不斷提升了,成為了唐崖的文化符號,被各級媒體和社會各界關注。成名人后,重要領導和學者來唐崖考察,都有老人的參與,并常常在鏡頭的顯著位置。2014年春節,縣春節聯歡晚會上,唐崖村民通過影像向全縣人民拜年,老人一襲標準的土家藍衫,頭裹黑帕,人群中透視出尊者的顯赫地位和唐崖的莊重。

    我和老人是有緣的,不因為“一筆寫不出來兩個陳字”,也不因為相同的愛好。老人的孫女也叫陳飛,不過直到老人走了以后才知道。后來,常住唐崖后,我們吃在老人的家里,每天和他,和他的家人一起就餐,其樂融融。偶然也陪老人喝點包谷燒,甚是快意。

    2014年4月26日,一個特殊日子,當天是星期六,我在辦公室趕材料,突然電話響了,有點刺耳。申遺辦白斌主任告知,老人病倒了,腦出血,到縣醫院沒能搶救,就運回家了。我一下子懵了,鼻子不禁一酸,淚潸然而下,老人的形象和與老人交往的點滴,就像電影一樣來回在頭腦中播放。仔細思索,老人的離開偶然,但冥冥中似已有安排。當時,隨著文物保護工程和環境整治的工程實施,牌坊的圍墻拆除了,張王廟也要封閉施工了,可能老人真的走完了守望的一生,他的磚石房子馬上要整治,即將搬遷。同時,也就在前一天,孫女陳飛剛為他誕下全家期待的外孫女。村民們說,老人離開的時候,沒有征兆,沒有長久的苦痛!安詳,靜謐,就像不曾走開。

    在老人的法事祭祀儀式上,我穿了唯一一次正裝,并寫下追憶的文字,發微信緬懷:

    “也許老人還是一道景致,無言解說著唐崖的往事。但,再也,永遠再也看不到,那張質樸的臉,那雙述說唐崖故事的眼。

    忙亂中,語無倫次。有的僅是懷念,僅是失落。或是為這座城市,或是為了土司的傳說,或還是為了自己。

    焦灼和困惑,難以梳理,也不想整理。再到唐崖,期待那份溫馨,那份山一樣的情懷永恒,直到永遠,直到世界唐崖我的家。”

    (本文作者為唐崖土司城申遺現場指揮部副指揮長。攝影何繼明)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北京晚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