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8000歲“中華龍”:何時掀起“蓋頭”來

2016/1/19 10:47:47 點擊數: 【字體:

8000歲“中華龍”:何時掀起“蓋頭”來

查海遺址中心的龍形堆石。資料照片
 
    中華民族被稱為“龍的傳人”,那么,最早的龍出現在哪里?目前考古學界比較一致的看法是:距今8000年前的遼寧阜新查海遺址出土的近20米長的石塊堆塑龍,是迄今為止發現的最早的龍形遺跡。
 
    新年伊始,記者慕名來到查海遺址,發現除“石堆塑龍”在地上建有簡易的復原展示和保護設施外,其余房址、窖穴、壕溝、墓葬、祭祀坑等遺跡,都于1994年做了回填保護,遺址區內可觀賞的東西很少。
 
    查海遺址博物館館長石金民告訴記者,為了讓8000歲的“中華龍”盡早與游客見面,阜新市日前已啟動了遺址保護與展示工程的立項申請工作。
 
    發掘“中華第一龍”
 
    1982年5月,在阜新蒙古族自治縣沙拉鎮查海村西南2.5公里扇面臺地上,考古專家發現一處8000年前先民生息繁衍的文化遺址。此后經過7次挖掘,在其中7800平方米的范圍內,發掘出原始房址55座。房址密集有序,排列成行,方向一致,呈方形圓角半地穴式,直接劈鑿于花崗片麻巖上,是人類從定居到形成村落的開始,因此,被譽為“中華第一村”。
 
    遺址是個完整的中心聚落,面積達1萬多平方米,從房址大小、布局、房址內遺跡和出土遺物均可見社會開始分化的跡象。55座房址,小型房址面積30平方米以下,中型房址面積30~60平方米,大型房址面積60~100平方米,特大型房址100平方米以上。9號房址面積達107平方米,46號房址面積達157平方米,在其中出土了最大的一個石鏟,是普通石鏟的兩倍之多,與周圍房址相比,這兩套房或非一般性質的居室,應是聚落中最高層次者居住的地方或是聚會議事的公共場所。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聚落遺址中心,專家發現了一條距今8000年的用紅褐色礫巖擺成的堆塑龍。這條龍長19.7米,寬1.8~2米,龍頭、龍頸、龍體、龍鱗、龍爪、龍尾等擺放分明,石塊排列有序。龍的前身寬大,石塊較多、較厚,身體前部下方用石塊堆砌出像足又像云霧的襯托物。由頭、身體向尾部逐漸變薄、變少,尾部更加松散細小。頭朝西南,尾向東北,昂首、張嘴、屈身、弓背,尾部若隱若現,給人一種騰云駕霧之感。經專家考證,這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年代最早、形體最大的龍的形象,為遼河流域龍的起源、龍文化形成增添了新的佐證,為中華民族“龍的傳人”找到了新的源頭。
 
    “中華第一龍”期待與公眾見面
 
    查海遺址發現后,引起了國內外考古學界的高度重視,1991年,我國著名考古學家蘇秉琦先生欣然為查海遺址命筆:“玉龍故鄉,文明發端”;1992年9月4日,阜新查海遺址博物館正式開館;1996年,查海遺址被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自從查海遺址博物館開館,石金民就希望這條8000歲的“中華龍”能夠和公眾見面,成為人們“尋根溯源”的“圣地”。“不過,向公眾開放,必須先進行遺址保護性設施建設。”石金民告訴記者,遺址保護性設施建設工程主要包括三個方面:一是對遺址破壞較嚴重的沖溝進行加固,完善排水設施,最大限度地防止水土流失對遺址造成的破壞;二是建保護與展示大棚,拆除現有石堆塑龍展示設施,在不破壞遺址本體的前提下,新建保護大棚,對遺址進行覆罩展示,讓8000歲的“中華龍”與觀眾見面;三是更換標準圍欄,對目前遺址范圍內的已征用地設置標準圍欄,進行封閉管理,確保遺址遺跡不受人為破壞。
 
    不過,讓石金民感到困難的是,遺址所在的阜新市,是2001年國務院確定的全國唯一一個資源枯竭型城市經濟轉型試點市,經過15年的艱難轉型,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全市的財力依然十分有限,“只有得到國家的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幫助,保護性設施建設才能更快地落實推進,‘中華龍’才能早日和公眾見面”。
 
    (本報記者 畢玉才 劉勇)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河南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