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城墻的背影——攝影師鏡頭里的古城墻

2016/6/21 10:20:51 點擊數: 【字體:

城墻的背影——攝影師鏡頭里的古城墻

在南城墻上騎車游覽的游客。西安,2006年 秦 嶺攝

城墻的背影——攝影師鏡頭里的古城墻

在明城墻東水關段練習跑酷的年輕人。南京,2015年 劉妙齡攝

城墻的背影——攝影師鏡頭里的古城墻

商城墻翻修,安裝了排水管道,卻把上面的樹留了下來。鄭州,2011年 梅若梅攝

城墻的背影——攝影師鏡頭里的古城墻

愛好“角色扮演”的年輕人在臺城段城墻垛口上眺望。南京,2016年 劉妙齡攝

城墻的背影——攝影師鏡頭里的古城墻

在城墻上遛狗的老人。鄭州,2011年 梅若梅攝

城墻的背影——攝影師鏡頭里的古城墻

古時的雕像默默守護著政府從民間收集而來的城墻磚。南京,2013年 劉妙齡攝

城墻的背影——攝影師鏡頭里的古城墻

夏日的傍晚,一些進城務工人員聚集在小東門外的城墻下等候工作機會。西安,2015年 秦 嶺攝

城墻的背影——攝影師鏡頭里的古城墻

在附近居住的孩子們常常把正在翻修的城墻當作滑梯玩兒。鄭州,2011年 梅若梅攝

城墻的背影——攝影師鏡頭里的古城墻

每天清晨,大量的市民在含光門附近城墻下的蔬果早市選購食材。西安,2012年 秦 嶺攝

  【專題影像】

    編者的話:

  古城墻承載了中國人幾千年的集體記憶,它們是中國城市文化的標志性符號,承載著我們對歷史傳統文化的回溯與追憶。這些古城墻仿佛風燭殘年的老者,在當代城市化進程中靜坐觀看、巋然不動。它們的身軀或許已殘破不堪且日漸老去,但其千百年傳承下來的文化精神仍然與城市中的每一個人心心相通。

  在這里,我們選出陜西西安、江蘇南京、河南鄭州三座城市,以及居住在這些城市中的三位攝影師。他們長期以來致力于用影像記錄這些城市古城墻的面貌及氣息,試圖將古城墻與現代都市以及居住其中的人聯系起來。這種聯系在影像層面是必然的、日常化的,如果想要獲得更深層面上的意義,就需要每一位讀者觀看并思考后,得出屬于自己的答案。

西安城墻西安人

  我生在西安,長在西安,開始學攝影時就穿梭在西安城里。西安的城墻與護城河以及生活在這里的人,早已是我拍攝時獨一無二的主角。在我的心里,城墻和西安人是和諧一體的,誰也離不開誰。這里的人們熟悉城墻,倚仗城墻,以城墻為坐標、為背景踏實地活著。我想,正是城墻賦予了古都西安四方與棱角的個性。

  西安城墻是四面穩穩當當的厚實大墻,大墻圍起了一座四方大城。這四面墻和城市與生俱來的氣質和性格早已融入了西安人的骨髓,用文學名詞可以叫作大氣厚重,用俗話說就是“老皇城的人,啥陣勢沒見過?”西安的城墻造就了城市的淡定與沉穩,積淀多了,自然就會從內向外溢出它的內涵。

  很早的時候,在西安人的心目中,城墻以內大多是皇親國戚,城墻以外大多是衛隊佃戶。據說那個時候進城,都是要洗漱更衣,日出而至。后來,西安城逐漸外延擴張,皇親國戚和衛隊佃戶的區分難覓蹤跡,但是在人們心里,“城里城外”的概念依然存續。直到今天,人們還常常會說“進城去”“到城外去”。 (秦嶺)

明城墻·民城墻

  城墻是不變的,經緯標注的數據精確記錄著地理坐標;城墻是變化的,百姓生活的瞬間連接起歷史的每一個紀元。總長度達幾十公里的南京明城墻,以世界罕有的特大城垣的歷史地位,成為南京發展與沿革的重要標志。

  隨著時代變遷,明城墻原有的防御功能逐漸被文化遺產價值所取代,在日新月異的城市化進程中,我的作品以生活在南京明城墻下的市民生活為著力點和角度,力圖詮釋南京會以怎樣的變化來適應這個大時代。在拍攝中,與時代建立起緊密聯系的生活細節每每令我感動,讓我按下快門。比如走城墻這件事,年輕人走城墻時,會穿上動漫人物的衣服,不論別人注目與否,他們都活得瀟瀟灑灑;老人家炎熱的夏天走城墻時,喜歡在頭上頂個濕毛巾,認為這是最方便、最環保的降溫方法,老話叫:“井里有個西瓜,頭上有個帕帕。”我相信,再宏大的主題,再深刻的現實,也必須從一張有細節的照片開始,就像明城墻一樣,那一塊塊留著工匠體溫的磚石就是一個個有血有肉有時代印記的細節,是它們構成了明城墻的本體。(劉妙齡)

城墻承載鄭州記憶

  我從很早就開始拍攝鄭州市的商城墻遺址了。當時的初衷很簡單,就是為了尋找記憶、延伸記憶、消費記憶。小時候在我的老家,村邊有個土筑的大堤,東西走向,“匍匐”掩護著小村莊。這個大堤可以說是村民的后花園,孩子的游樂園。飯后閑暇時,尤其是夏夜,村民都愛到大堤上遛彎兒。人們那種自我放松的精神狀態在之后的鄭州商城墻上我又再次看到了。我把這個系列稱為《不是城墻》,因為對于生活在城墻周圍的人來說,城墻已然不是城墻了,它無關歷史,只是生活。生活本身被放大,而城墻的意義則被虛化了。

  商城墻就像鄭州人自家的后院。他們在這里很隨性,會把生活中最本質的東西自然而然地帶出來。我喜歡在黃昏的時候來這里拍照。夜幕剛剛降臨,天是幽藍色的,城市在慢慢放松。這時候來商城墻玩兒的人最多,他們的狀態松弛又平靜,做著真實的自己,即使偶爾有荒誕的舉動,也和諧、自由地存在著。在鋼筋水泥的城市里,在商城墻附近展現的生活狀態就像一場仲夏夜之夢,誰也說不清是真實的還是虛幻的。(梅若梅)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光明日報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