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文化繁榮發展,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檔案記憶的保護、傳承和利用”是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重要目標任務之一。昨天,在省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的代表團小組會議間隙,江蘇省文化廳副廳長、南京博物院院長龔良接受記者采訪,他認為保護好古城生活風貌,提升博物館功效對傳承歷史文化遺產尤為重要。
提到古城開發建設,不少人第一反應就是把原住居民遷出去,然后建設商業街。對于這一模式,龔良卻不大認同,“一個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有四個層面,第一個是整體格局保護,第二個層面是歷史文化街區,第三個層面是文化保護單位,第四個層面是留住城市生活狀態,現在對于整體街區保存狀態較好的古城,我們應重點保留住本地居民的生活狀態和城市生活氣息。”
龔良以蘇州主城為例,蘇州歷史街區和歷史建筑保存的很好,但是對老蘇州人過去美好生活狀態的保存并不好。蘇州的味道很大一部分是蘇州原住居民生活狀態,是人們說話時的吳儂軟語、小巷中的琴棋書畫。然而這些生活氣息被現代商業街區建設破壞了。
龔良介紹:“十年前,江蘇博物館的數量只有今天的一半,如今我省博物館建設已經超過西方30年發展速度,現在數量有了,但品質還未達到觀眾的要求。”
據統計,在江蘇,年參觀人次在30萬以上的博物館并不多,許多博物館年參觀人次甚至不足10萬,常年冷冷清清。龔良建議,“十三五”期間,我省應推動博物館品質提升,不僅在硬件上要讓參觀者舒適,更要在展覽內容上抓住參觀者的心,挖掘出展品背后的故事和歷史文化內涵,讓觀眾喜歡逛博物館,愛去博物館聽歷史故事,看歷史變遷。龔良認為,“十三五”期間,全省博物館有望實現參觀人數翻一番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