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摸清我國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展示、利用以及旅游現狀,研究今后一段時期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管理工作思路,國家文物局于8月至10月開展2017年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狀況調研評估工作。
國家文物局文物保護與考古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此次調研評估內容包括各世界文化遺產的保護基礎工作、保護管理、旅游與開發等方面,重點關注世界文化遺產所在地政府和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機構履職盡責情況,總結保護管理成功經驗和優秀案例,分析體制機制、協調溝通、保護管理、旅游開發等方面存在的問題。
本次調研評估對象為我國全部世界文化遺產(含文化和自然雙遺產地中的文化遺產部分),原則上以世界遺產項目作為調研評估的基本單元。對于系列遺產中遺產區位于不同行政區劃或位于同一行政區劃內但各組成部分存在獨立保護機構的,如明清故宮,拉薩布達拉宮歷史建筑群,明清皇家陵寢,高句麗王城、王陵及貴族墓葬,福建土樓,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絲綢之路:長安—天山廊道的路網,土司遺址,以同一保護機構所管轄的遺產組成部分作為評估單元。
本次調研評估確定將世界文化遺產“大運河”各遺產組成部分,以及《大運河遺產保護與管理總體規劃(2011—2030)》第二章“大運河遺產認定”中相關條目確定的“中國大運河遺產”,全部納入調研評估范圍。
另外,國家文物局2016年已組織開展了長城執法專項督察,本次調研評估僅將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長城點段納入調研評估范圍。
本次調研評估將采取“全面自查、重點抽檢、整改跟進”相結合的方式,由國家文物局會同相關省級文物行政部門共同組織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