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歸隱”鄉下自辦“桃花源”式教育 評:私塾能否成為桃花源?

2013/1/10 9:38:29 點擊數: 【字體:

“歸隱”鄉下自辦“桃花源”式教育 評:私塾能否成為桃花源?

  近日,湖北武漢7對父母放棄正規教育體系,“歸隱”鄉下自辦“桃花源”式教育,一時間引發諸多爭議。

  實際上,放棄學校教育的現象并非今天才有,“在家讀書”一直都有,最為知名的有鄭淵潔之子,且現代“私塾”式的教育現象也層出不窮。

  不過,非常規教育伴隨的總是爭議,支持者多處于對現行教育的不滿,而反對者則認為“即便是社會教育還有不足,但放棄并不是好的選擇,桃花源中的孩子不可能當一輩子隱士,終究要和社會接軌”,也有人認為“桃花源式教育風險太大,無異賭博”,此外,還有學者提出,“放棄義務教育的做法,是非法的”。

  信息時代,教育資源的獲得變得更加容易,并不一定在學校才能進行教育。據報道,在美國,“在家上學”的現象從19世紀末就已經出現,到2011 年,美國放棄學校教育,選擇在家上學的孩子達200萬。并且已經形成了一整套配套措施,并且這種教育和學校教育是接通的,隨時可以轉換。

  那么,“桃花源”式教育在中國是否能夠行得通?引起爭議的原因究竟又是什么?是未來教育的一種方向?還是洪水猛獸般不可取的選擇?

  首都師范大學教授孟繁華說:“‘桃花源式教育’忽視人的社會性和現代性,確實有一定的問題,但另一方面,其實也是在倒逼我們現在的教育模式,讓我們反思教育存在的問題。”

  “桃花源”是走向另一個極端

  北京晨報:放棄公共教育系統,自己教育孩子,這些年來爭議頗多,您怎么看?

  孟繁華:“桃花源”式的生活,在中國傳統社會中,有很多知識分子向往,也有可能實現。但是在現代社會,現代化輻射到社會的每一個角落、每一個公民,人不再可能和社會割裂。教育也是如此,從教育意義上講,不能朝小農時代私塾式、田園式的教育方向走,因為這樣培養的人很難適應現代社會的生活。

  北京晨報:支持“桃源式”教育的人認為,這樣的教育對于保護孩子有益,可以使孩子少受教育弊端的傷害,是這樣嗎?

  孟繁華:從保護孩子的天性上講,確實可能有利,現行的教育模式也確實有很多問題和不足,但倘若為社會教育存在問題而完全放棄,其實就是從一個極端走向另外一個極端,就我個人來說,并不贊同。

  孟繁華:信息時代更需要學校教育

       
家庭學習是否會使孩子和社會隔離?私塾式的教育能否替代學校教育?現代教育體系是否是最適合孩子成長的?是要“通識教育”還是追求“博雅教育”……

  許許多多的問題困擾著父母,不同的認識也使得人們做出不同的選擇,有人放棄公共教育,也有人拼命追求“名校”,其目的無非都是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但究竟什么方法才是合適的?

  孟繁華說:“學校教育確實存在很多問題,應試教育使得孩子疲憊不堪,單一的評價體系,讓學生都走在獨木橋上,對于發揮孩子的天性、個性、創造力等都不利。實際上今天我們的教育已經意識到這一點,也開始逐步改變。我覺得,正確應對的方式是努力去改善我們的教育,使它更加符合人性的發展,而不是完全避開它。”

  “桃花源”看上去很美

  北京晨報:“桃花源”教育,有人贊賞,也有人反對,應該怎么去理解它?

  孟繁華:如何理解“桃花源”式教育,我想首先應該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究竟是干什么的?本質是什么?一般來說,教育的功能有三個,第一,喚醒人們的生命意識,讓受教育者去理解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明白生命的意義和可貴。其二,啟迪人的精神世界,讓人懂得精神的價值。其三,建構人的生存方式,在不同的社會中,有不同的生存方式,一個人如何在當下的社會中生存下去,融入社會,符合社會的發展狀況。這幾個方面的作用同時存在,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聯系的。

  北京晨報:“桃花源”式教育無法完成這些功能嗎?

  孟繁華:從教育的本質來說,“桃花源”式教育其實是看上去很美,實際上存在很多問題,可能會有個別的情況可以達到教育的這些功能,但從普遍意義上講,在實現教育功能上,個人的力量、家庭的力量,很難與社會公共教育相比。

  私塾式教育難適應現代

  北京晨報:您覺得“桃花源”教育可能會出現什么樣的問題?

  孟繁華:首先,這種離開公共教育的方式,很容易忽視人的社會性,每一個人都有自然性和社會性,任何一個方面都不能忽視。家庭式、私塾式的教育,缺少社會交往能力的訓練,一個人的社會交往,當然不可能僅僅是和父母,還有師生之間、同學之間以及和社會上各種人的交往,在學校教育中,這些都能充分地得到鍛煉和體現,對于一個人的成長無疑是有益的。

  北京晨報:私塾式的、小規模的,幾個學生一起,不能完成這種訓練嗎?

  孟繁華:這就涉及一個現代性的問題,現代社會發展速度飛快,人和社會的溝通交融遠遠大于小農經濟時代,因此,那種小農經濟時代的私塾式教育,很難適應現代社會對人的要求。一個人的知識、眼界、思想等都需要更加適合現代社會的方式去訓練。

  個人教育難以應對社會挑戰

  北京晨報:您談到現代性,現代性和現代教育是否有必然的關系?

  孟繁華:當然。一方面,現代教育模式本是基于現代性而產生的,培養的就是適應現代社會的公民,兩者息息相關。其實,現代社會高速發展,一個人要融入社會,成為社會力量的一分子、社會發展的推動者,而不是獨立于社會之外,需要通過現代教育來完成。

  北京晨報:現代教育是否可以通過家庭教育完成?

  孟繁華:現代教育不僅是內容的教育,也是方式、理念、思想等的教育。即便是內容上,學校教育也更容易和時代發展相適應,因為最新的知識、思想、理念等會更快地進入到教育之中。而我們知道,小農經濟時代,社會發展的速度并不快,不論是知識的更新,還是思想觀念的變化都不明顯,而且,農業時代的教育,和社會生產生活的關系不是很大,只學四書五經、只學琴棋書畫,所以不會對生產生活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現代社會,各個方面都需要專業的知識和理念,而且變化速度飛快,單獨的、個人的教育很難應對社會中的種種挑戰。

  “桃花源”的意義在于反思

  北京晨報:那么是否可以說“桃花源”式教育沒有可取之處呢?

  孟繁華:倒也未必,比如說,在保護人的天性上,確實有一定的好處,特別是在今天我們的學校教育模式還存在許多問題的狀況下。但是這并不代表“桃花源”式教育是值得追求的教育方式,盲目追求“桃花源”式教育實際上是從一個極端走向了另外一個極端。

  北京晨報:那么如何看待“桃花源”式教育和學校教育兩者的關系呢?

  孟繁華:我覺得“桃花源”式教育其實也是在倒逼現在的教育模式和教育體系,敦促我們反思現行的學校教育。現在的學校教育確實問題很多,比如應試教育,單一的評價模式,對學生天性的壓制,對個性、創造力、獨立思維的束縛等。這就要求我們積極推進教育改革,推行素質教育,滿足多樣化教育的要求。我想,“桃花源”式教育的重要意義應該在這里,而不是說欣賞這種教育模式本身。

  “在家上學”并非主流

  北京晨報:有資料顯示,在國外,類似于“在家上學”的現象也很多,您怎么看?

  孟繁華:特殊的現象永遠存在,比如說一些特殊的情況,孩子不能適應學校的環境等,但是在任何國家,這都不是主流,按照比例來說,都是極少數。并且個人的教育要適應社會,需要一系列的社會環境、體系配合,對于教育者的要求自然也不低,不可能大范圍的適用。

  北京晨報:現代社會信息傳播發達,個人獲得教育資源并不難,“桃花源”式教育是否可能在未來成為一種可行模式?

  孟繁華:恰恰相反,信息時代信息爆炸,可能一個人很容易在網絡中獲得信息,但是對知識的深刻理解、體驗、感悟卻不容易從網絡上搜索到。而且因為信息太多,反而可能會更難獲得深刻的理解和感悟。所以,信息時代,要跟上社會的腳步,更需要專業的學校教育。

  北京晨報:也有人認為,現代教育注重通識教育,而個人式的教育更容易實現博雅教育,是否如此?

  孟繁華:現在我們的教育模式確實在很多方面不足,事實上,現在已經開始重視對學生天性、個性等方面的教育。而且,通識教育和博雅教育并不矛盾,不存在只能重視一個的問題。通識教育毫無疑問是需要的,在這個之上,追求博雅教育當然也沒問題。所以,問題不在于去此適彼,而在于如何努力推動我們的教育模式的轉變,讓學校教育更加符合現代教育的理念,更加彰顯人的個性,而非壓制。(原標題:私塾能否成為桃花源?學者:是走向另一個極端)

  孟繁華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

  晨報記者 周懷宗



來源:北京晨報  時間:2013年01月09日

責任編輯:佚名文章來源:本站原創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福客網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