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京杭運河、隋唐運河和浙東運河三部分,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市,是世界上開鑿時間較早、規模最大、線路最長、延續時間最久,而且是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運河。
大運河申報世界遺產項目由上述8個省市的35個城市聯合發起。作為大運河的發源地,2007年9月26日,中國大運河聯合申遺辦公室在揚州揭牌,這標志著揚州成為大運河聯合申遺牽頭城市,走上前臺成為大運河申遺的主角。在5年多的申遺過程中,揚州處處發揮牽頭城市表率作用,資源調查、保護規劃、文物整體保護、環境整治、編制規劃、通過審批等均走在各市前列。
2012年9月26日,2012中國·揚州世界運河名城博覽會暨第二十五屆世界運河大會開幕,35個大運河聯合申遺城市在揚州共同簽署《大運河遺產聯合保護協定》,承諾共同協作聯合保護運河遺產。
揚州已被國家文物局明確定為世界遺產中心專家現場評估必查重點。目前,大運河揚州段正在抓緊沖刺3月底完成環境整治,6月底前全面完成遺產點本體保護、緩沖區域及周邊環境整治工程,完成大運河揚州段監測預警系統建設等目標任務。根據去年11月17日國家文物局公布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揚州還肩負“揚州瘦西湖及鹽商園林文化景觀”“海上絲綢之路”兩項申遺任務,其中,“海上絲綢之路”聯合申遺擬在2015年后作為“絲綢之路”申遺拓展內容正式申報。(原標題:中國大運河申遺文本正式提交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來源:中國文化報 時間:2013-02-21 作者:施華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