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9日,觀眾在本溪參觀中國剪紙作品。當日,首屆中國剪紙創意文化節在遼寧省本溪市開幕。 司曉帥 攝
中新網本溪10月29日電 (司曉帥)首屆中國剪紙創意文化節29日在遼寧省本溪市開幕,來自中國南、北方的剪紙名家攜數千幅剪紙名作驚艷亮相。
文化節現場,12幅巨大的生肖剪紙作品鑲嵌在主展示館的外墻上,蔚為壯觀。據其作者本溪民間剪紙藝術家馬嬌介紹,這極具創意的剪紙《十二生肖》經過了20多天的放大加工,才制作成每幅近5平方米的巨型剪紙。
走進3000平方米的展廳,北方剪紙的“鏤空藝術”映入眼簾。一幅出自吉林長白山的剪紙作品《劉海戲金蟾》刀工精細,色調一紅一黑甚是好看;在其右側,陜西剪紙人孫樹萍帶來的《麒麟送子福壽長》則將北方傳統的“窗花”工藝展現無遺。
文化節上,作為南方剪紙代表的廣東佛山剪紙也展出了不少作品。“龍”、“鳳”、“孔雀”、“嫦娥奔月”、“八仙鬧東海”等寄寓如意吉祥的剪紙作品栩栩如生、包裝精致。據介紹,佛山剪紙的題材,大多是花鳥魚獸和民眾喜聞樂見的戲曲人物、民間故事。
來自“中國剪紙之鄉”河北蔚縣的剪紙名家胡里程帶來了他的成名之作“蔚縣肖像剪紙”。“除了精湛的刀法外,肖像剪紙還需通過美學光感來表達。”胡里程說,在栩栩如生的肖像剪紙背后,是剪紙人對美術和剪紙技藝的鉆研。
作為中國最古老的民間藝術之一,剪紙歷史可追朔到公元六世紀。據了解,目前中國剪紙分為南方、北方兩大流派。胡里程認為,南方剪紙講究線條、構圖復雜,而北方剪紙則率性簡潔、民族氣息濃郁,此次文化節恰好為兩大流派的剪紙技藝搭建了切磋平臺。
在當日開幕的文化節上,以剪紙創意、生產、展示、銷售、體驗為主體的中國(本溪)剪紙文化產業集聚園區正式揭牌,并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授予“中國剪紙藝術培訓基地”和“中國剪紙藝術創意創作中心”稱號。
“中國剪紙各成流派,散落在各地民間,至今沒有形成一個集中的產業聚集區,而本溪剪紙文化創意產業園的建立將把中國剪紙各流派吸收整合,最終形成中國特色的剪紙精品產業。”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剪紙藝術委員會副主席孫洪杰說。(原標題:“南北剪紙”薈萃首屆中國剪紙創意文化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