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世遺預備名單首度“洗牌” 管理不善者將除名
2012/11/19 10:28:30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本報北京11月18日電 (記者楊雪梅)國家文物局17日公布了剛剛更新的《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包括大運河、絲綢之路及海上絲綢之路、哈尼梯田、遼代木構建筑、北京中軸線等在內的45項文化遺產榜上有名。這是2006年以來國家文物局的首次更新,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強調,《預備名單》采取動態(tài)管理,對于因保護管理不善,致使遺產價值受到損害的項目,國家文物局將酌情予以警示,情形嚴重的,可以將其從《預備名單》中除名。
據介紹,此次新名單有如下特點:
新的類型增多,擴大了頒布范圍與影響力。名單涵蓋了古建筑、考古遺址、文化景觀、文化線路、歷史村鎮(zhèn)、農業(yè)遺產、工業(yè)遺產等多種文化遺產類型。新類型數量大大增加,比如農業(yè)遺產與工業(yè)遺產。
聯(lián)合申報成為常態(tài)。名單中有15個項目涉及多個縣市的遺產,比如“大運河”涉及8個省市,“中國白酒老作坊”涉及8個市縣,“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涉及的省、自治區(qū)及市、縣最多,達15個。國家文物局局長勵小捷強調,目前聯(lián)合申報世界遺產成為趨勢,但要讓每一個涉及的遺產點都符合世界遺產的標準,難度很大,可能“一損俱損”。
依然沒有世界遺產項目的地區(qū)申報項目增多,平衡性得到體現(xiàn)。至2012年7月,我國已有43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名錄》,但還有一些地區(qū)沒有實現(xiàn)零的突破。此次入選項目涉及28個省區(qū)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qū),體現(xiàn)了一定的平衡性。如志蓮凈苑與南蓮園池就是香港特別行政區(qū)第一個列入名單的項目。
對于名單“重新洗牌”的原因,童明康認為,首先是各地申遺的熱情持續(xù)高漲。其次,世界遺產委員會關于世界遺產的申報要求越來越嚴格,新遺產類型日益受到重視,而舊名單中新型遺產數量較少;此外,相當一部分原《預備名單》項目的申遺工作沒有實質性進展。為此,國家文物局于2011年4月啟動預備名單重設工作,盡量吸納一些申報積極性高、遺產價值突出、保護管理狀況良好的遺產項目,剔除那些工作長期停滯的項目,提高《預備名單》質量。
名單公布的同時,中國世界文化遺產監(jiān)測中心宣布成立。該中心設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是我國世界文化遺產監(jiān)測、保護的國家研究中心和總平臺。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院長劉曙光形象地說:“申遺成功是獻花兒,而遺產監(jiān)測有如拔刺兒,我們會被刺扎手,把刺拔出來你也會疼,但大家都是一個目的,更好地保護世界文化遺產。”(原標題:中國世遺預備名單首度“洗牌” 管理不善者將除名)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012-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