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國內 >> 瀏覽文章

《中華遺產》:顏色,這個文化的基因

2012/11/22 14:47:23 點擊數: 【字體:


《中華遺產》:顏色,這個文化的基因
 
       
    卷首語:顏色,這個文化的基因

    《中華遺產》2012年11月 撰文/黃秀芳

    在澳大利亞東部的熱帶雨林中,生活著一種鳥。它有一個好聽的名字:緞藍亭鳥。這名字幾乎可以說是為雄鳥取的,因為它有著一身藍黑色的羽毛,如綢緞,泛著幽藍的光。而黃綠色的雌鳥,長相就遜色多了。

    那天是在電視上看見緞藍亭鳥雄鳥的,它正忙著四處叼拾顏色漂亮的寶貝,諸如鮮花、貝殼、漿果之類的,往一塊一平方米見方的場地上放。我很好奇,它要做什么?原來這些都是它搭筑愛巢的飾物,好在繁殖期到來時,吸引雌鳥的青睞。

    為了繁衍生命,緞藍亭鳥雄鳥認準了美麗的顏色有助于它完成這一光榮的任務。這種來自于基因傳遞的知識,在動物界并不罕見。比如沙漠里的動物,大多數都有微黃的“沙漠色”。雪地動物,都有一層白色外衣。生存于險惡環境中的野兔,毛色都是土黃的。這些顏色的選定,按照達爾文的解釋,都是生物在長期的自然選擇中形成的,可謂繁殖色、保護色、警戒色。

    為了生存和繁衍,人會有同樣的行為嗎?是的。

    1930年,北京周口店發現了著名的山頂洞人遺址。遺址分上下室,上室為居住用,下室為埋葬用。在下室的三具尸骨四周,撒有赤鐵礦粉。為什么要撒紅色的粉末?專家認為,遠古人首先認定紅色有“通神”的作用。在原始人的觀念里,有著與血和火一樣顏色的赤色,它們之間一定也有著某種神秘的聯系,按德國哲學家恩斯特·卡西爾的觀點,這叫原始人的“相似率思維”。撒赤色粉,是希望能夠讓已經冰冷的尸骨,熱血重流,死而復生。

    山頂洞人距今約3萬年,這意味著,早在遠得我們無法想象的年代,原始人已經會用顏色來表達主觀訴求。

    其實這種用顏色表達生命訴求的現象,也出現于距今20萬年—3萬年的尼安德特人遺址中,這些歐亞大陸的早期智人,同樣會用紅色的赤鐵礦粉涂抹尸體。原始人最初認識世界的方式,想來大致相同。

    不過人不是鳥,人的訴求也不會僅僅停留于對生存和繁衍的解決。人還會關注、尋求對所有未知問題的解答。諸如天地是什么,宇宙如何運轉,“我”又是誰。當集團、階級、階層逐一出現后,一部分人又想著如何控制社會群體、穩固統治地位、規范行為秩序……于是,有更多的顏色,被人類用以表達日益復雜的內心訴求,被賦以抽象的含義,顏色遂有了文化的內涵。

    放眼全球,分布在世界任何一個角落的任何一個民族,無一例外的,都有自己的顏色文化。而中華民族獨領風騷。何來如此底氣?

    這幾乎是一個人盡皆知的公式:東方屬木,色青;南方屬火,色紅;西方屬金,色白;北方屬水,色黑;中央為土,色黃。五方位、五元素、五原色,它們幾乎就是構成宇宙的基本要素,用一個公式,即可統括世界,這樣的智慧,只能讓人五體投地。

    而接下來的更為精彩:智慧的華夏人,在此基礎上,又融入了陰陽學說,從而創造出一整套完備、成熟并且具有哲學思想的顏色體系——“五色體系”,并用這個體系來指導、規范社會秩序和人的行為,以至于一部五色體系,就幾乎是一部色彩治國史。

    如果能穿越到古代,你一定會被顏色左右,“五色體系”像一部無形的“色彩法”,無所不在。顏色如何能成法?奧妙在于顏色的等級。至少早自商周,人們便認為,可以直接從大自然提取的五原色,是正色,而用五原色相混而來的顏色,是間色。依此原理,顏色的等級是:正色貴,間色賤。

    周朝是一個禮制完備的時代,統治者處心積慮,希望用一套尊卑有別的制度,來規范、約束各諸侯國及百姓,以穩固其地位。這一訴求,也表達在對顏色的使用上了。接下來的情形便簡單了:用正色還是間色,就看你是啥級別。

    周朝把統治階級分為五個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遇見生人,如何識別其地位以免冒犯呢?看他堂前柱子的顏色:天子是朱紅色,諸侯用黝黑色,卿大夫為青色,士人黃色。天子佩掛的玉是白玉、諸侯是山玄玉、卿為水蒼玉,士子只能佩美石。而系玉的絲帶,也有顏色之別。

    用顏色來明貴賤的制度,幸好隨著封建王朝的結束而漸趨消亡,但其印記卻存留著。比如江南水鄉那如詩如畫的粉墻黛瓦,便是一種建筑等級的體現。紅墻、黃瓦、朱門,那都是統治階層使用的,而底層百姓,就只能用無彩系的灰、黑、白。東南大學的余雯蔚、周武忠在《五色觀與中國傳統》一文里說,這決定了中國傳統民居樸素的風格。由于古代都城大多置于北方,所以民居越往南,黑白色差就越鮮明。詩情畫意原來是一種無奈。

    看來,顏色的基因傳承不僅動物有,人類也有。只不過人所傳承的是一種文化的基因。它有時會被改變。(原標題:《中華遺產》:顏色,這個文化的基因)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國家地理網(2012-11-21)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