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戲劇節呼吁:將觀看兒童劇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
2013/9/2 9:28:39 點擊數:
【字體:大 中 小】
自2011年開始,由中國兒童藝術劇院創辦的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已連續舉辦三屆,全國兒童戲劇人借助這個平臺交流經驗、激發智慧、啟迪思想。8月27日至28日,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研討會在北京召開。
創作應突破題材限制
“中國兒童戲劇事業是關系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崇高事業。當前,關于兒童劇創作和發展的很多問題值得探討,主要集中在創作原則、指導思想、風格、手法以及創作隊伍建設等方面。”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組委會主席、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黨委書記雷喜寧說。
文化部科技司副巡視員、中國兒童戲劇研究會常務理事陳迎憲提出了中國兒童戲劇在創作題材上存在的問題。“我覺得當前科幻題材和喜劇題材的兒童劇比較少。”陳迎憲說,這種情況與現在劇團很少、兒童劇作家很少不無關系。
第三屆中國兒童戲劇節匯聚了7個國家和地區的兒童劇。“相比較之下,可以看到國內兒童劇的創作觀念依然不夠開放、不夠活躍,想象力不夠充分,藝術性不強,同質化傾向非常嚴重。”戲劇評論家王育生說。
過分注重兒童戲劇舞臺的互動,卻削弱了更深層次的表達,也是目前兒童劇創作普遍存在的問題。“舞臺很熱鬧,演員很賣力,導演手段也非常豐富,但是在人物命運發生轉折的時候,小觀眾甚至都沒有察覺,所以我覺得兒童戲劇創作在故事性、戲劇性上應大大加強。”陳迎憲說。
營銷策略要多元并舉
研討會特地請來各地兒童劇團和院線的負責人,讓他們分享各自在兒童劇演出營銷方面的經驗。
來自湖州大劇院的彭永健說:“我們選擇兒童劇的標準是有視覺和心靈的沖擊力。在劇目宣傳方面,我們注重與學校的合作,利用校訊通進行宣傳,取得了較好效果。”
據保利院線項目經理林明翔介紹,保利院線在兒童劇演出方面統一策劃了“打開藝術之門”系列品牌,通過23家保利院線成員單位聯合運作,采取公益性與營業性相結合的演出方式,促進兒童劇的普及,提高院線的知名度。
寧波大劇院成立至今10年間演出了222場兒童劇。寧波大劇院總經理陳建方說:“寧波大劇院在引進兒童劇時以高品質、低票價為原則,并向區域內專業劇院輻射,經過平等協商后聯手接團,降低演出成本,提高盈利空間。”同時,在票務營銷中,該劇院還積極嘗試劇院專職營銷、社會兼職營銷以及委托分銷機構包銷并舉的多渠道營銷策略,收到了很好成效。
近幾年,中國兒藝也非常重視兒童劇營銷。“我們以優秀劇目輪換上演制為抓手,努力打造自己的口碑和品牌,培養忠實的觀眾群。中國兒藝大小兩個劇場,每周末有固定的5場演出,通過近4年的運作,‘逛王府井、看兒童劇’理念已經在孩子心目中逐漸形成。同時,我們也與院線和各地經銷商打造巡回演出的市場。下一步,我們考慮如何在演出產業鏈的上下游尋找突破點。”雷喜寧說。
堅持公益也須形成合力
如何看待兒童劇的作用?中宣部文藝局副巡視員李小虹說:“兒童戲劇是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促進少年兒童全面發展的重要載體和手段。”
目前,真正看過兒童劇的少年兒童比例還很小。“我國約有3.8億少年兒童,其中真正能夠走進劇場、看到兒童劇的到底有多少?8000萬留守兒童,1.2億城市農民工家庭的孩子,還有城市低保家庭的孩子,即使現在兒童劇最低可以20元買一張票,他們也很難走進劇場。”雷喜寧說。
很多少年兒童走進劇場有困難,兒童劇走進校園同樣也困難重重。對此,西安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張紹軍認為,僅靠院團的努力是不夠的,希望能得到教育部門的支持。
與會代表因此呼吁,教育部門在國家教育經費中設立專項資金,用于學校組織中小學生觀看兒童劇,形成專款專用的經費保障機制。將觀看兒童劇和兒童電影納入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教學計劃,形成“教育部門與學校負責組織實施、學生每學年觀看一部兒童劇、兒童劇院(團)提供有償服務”的可持續運作機制。(原標題:兒童戲劇節呼吁:將觀看兒童劇納入中小學教學計劃)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2013-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