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wǎng) >> 新聞資訊 >> 國內(nèi) >> 瀏覽文章

中國紀錄片走出國門后怎樣

2013/9/4 16:12:43 點擊數(shù): 【字體:

 

中國紀錄片走出國門后怎樣

 中國紀錄片《京劇》劇照  

中國紀錄片走出國門后怎樣

 中國紀錄片《舌尖上的中國》海報

中國紀錄片走出國門后怎樣

 中國紀錄片《瓷路》劇照

中國紀錄片走出國門后怎樣

 中國紀錄片《外灘》劇照(圖片來源:百度)

  《舌尖上的中國》、《故宮》、《春晚》、《外灘》……中國紀錄片正在大步走向世界。然而,盡管行情看漲,卻屢被“改頭換面”,刪減改編。在日前由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主辦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這成為來自海內(nèi)外眾多著名媒體機構屢屢涉及的話題。

  1 中國紀錄片躋身世界

  北京師范大學教授、紀錄片研究專家張同道說,近年來,中國紀錄片開始更積極、深入地參與國際對話。從戛納到華盛頓,從倫敦到東京,從國際電視節(jié)展覽、銷售,到國際合拍項目,再到引進國際團隊參與中國紀錄片節(jié)目制作,中國紀錄片在國際舞臺上展示著美麗而略顯陌生的身影。2012年,《中華功夫》、《舌尖上的中國》、《春晚》等作品成功實現(xiàn)國際傳播,中央電視臺紀錄片國際銷售突破220萬美元,創(chuàng)造了歷史紀錄。

  今年,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參加戛納電視節(jié),有9部原創(chuàng)紀錄片參展,包括以濃郁中國元素為特點的《京劇》、《園林》、《舌尖上的中國2》,以中國對外商業(yè)文化交流為主題的《茶——一片改變世界的葉子》、《瓷路》,以中外文化互動為主題的《發(fā)現(xiàn)肯尼亞》、《對照記》等,受到了參會各國機構和國際買家的高度關注和青睞,片花點擊率在亞洲紀錄片中名列前茅。“它們形成了集群化的規(guī)模效應,我們也被海外買家稱為‘紀錄片交易大會的中國軍團’。”中央電視臺紀錄頻道副總監(jiān)周艷稱,“中國國際電視總公司與來自歐洲、美洲、亞洲、非洲等地的100余家機構進行了業(yè)務洽談,僅參會期間紀錄片交易量就達41萬美元,比2012年增長70%以上。”

  可以看出,紀錄片已成為中國電視產(chǎn)品進入海外主流媒體的“主力軍”,成為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最有效方式。

  2 中國紀錄片遭遇改編

  雖然中國紀錄片走向世界的行情看漲,然而,很多人也許并不知道:國外觀眾最終看到的中國紀錄片和國內(nèi)觀眾看到的并不相同,很多都經(jīng)過了“改頭換面”,有的甚至面目全非。

  美國國家地理頻道(亞洲)中國區(qū)副總經(jīng)理區(qū)詠卿介紹,在國外播放的時候,12集的《故宮》被改編成2集,6集的《外灘》被改編成1集,5集的《春晚》也被改編成1集。它們的名字也經(jīng)過了轉(zhuǎn)換,比如,《故宮》化身為《解密紫禁城》,《春晚》變臉為《透視春晚:中國最大的慶典》,擁有了幾分探秘、獵奇的意味。“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不一樣,中國人很了解自己的基礎文化,但是國外則不同,賣到國外的話,觀眾會跟我們的文化有一些錯位。仍然沿用原來的名字很難吸引國外人的眼球,引發(fā)西方人的興趣。”區(qū)詠卿稱。

  同時,區(qū)詠卿還道出了美國國家地理頻道改編紀錄片的一些方法。一是題材上會選擇比較重大、有國際關注度、有歷史價值的,“對于國外觀眾來講,他們關注的題材肯定要比中國觀眾窄,他們知道大熊貓、紫禁城、長城和中國美食,這些就是適合他們的題材,這樣的題材才具有共鳴性和暢銷性”;二是重新選取配音,“比如我們會找一個在西方國家比較認可的配音員來進行配音”;三是改變畫面的呈現(xiàn),加快節(jié)奏,“《故宮》、《春晚》里有很多重點和看點,我們必須去挖掘它們,放到節(jié)目中來,帶動觀眾的眼球”;四是加入真實的故事性,“我們希望拿真實的故事來做一個‘國際版本’,在做故事的時候,希望它清晰,有邏輯性、戲劇性。因為有時候西方國家觀眾很難看懂不屬于他們的文化,他們希望比較清晰地、有邏輯性地告訴他們一個故事。即使他們知道‘故宮’、‘外灘’,仍然希望了解故宮后面的故事,了解外灘為什么這樣美麗。”

  “改頭換面”之后的紀錄片確實會吸引國外的觀眾,但這必然會使中國紀錄片的文化含量“大打折扣”,其中所蘊含的人文性和民族性也會有所削弱,既浪費了紀錄片人的心血心力,又傷害了紀錄片凝重厚實的本色。

  3 中國紀錄片尋求認可

  探索亞洲電視網(wǎng)制作總監(jiān)維克蘭·夏納認為,“中國紀錄片雖然在拍攝的角度、人物感情和細節(jié)的表達上有獨到之處,但往往思想性強、故事性弱,節(jié)奏緩慢,觀賞性較差,很難迅速吸引觀眾,難以進入世界市場。”

  這和區(qū)詠卿的看法有相似性。中國紀錄片要走向世界,必然要跨越各民族間的巨大文化差異,尋找到人類共通的東西。中央電視臺總編輯羅明表示,包括紀錄片在內(nèi)的中國影視作品,要善于用國際化的表達來講好中國故事,“把過去有什么故事就說什么故事,逐步轉(zhuǎn)變?yōu)閲鴥?nèi)外觀眾和市場需要什么故事,我們便說什么故事。”

  對此,中國業(yè)內(nèi)一些專家認為可以從4個方面下功夫:第一,巧設懸念、逐層深入,在紀錄片的敘述中適當設置興奮點;第二,用畫面講故事,特別是對于過去的事件,可以使用搬演重現(xiàn)或者3D數(shù)字動畫技術等手段突破時空障礙;第三,用西方的語言風格講述中國故事,比如采用“真人秀”全景記錄;第四,融入娛樂化元素,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常務副總裁史博恩曾說:“紀錄片在西方本身就是‘娛樂’工業(yè)的一部分,因此紀錄片必須用娛樂化方式去制作,才有可能搶到一些市場。”他認為,歷史類紀錄片也必須融入娛樂因素,讓歷史變得“鮮活”。

  此外,強強聯(lián)手、品牌打造、市場宣傳也很重要。區(qū)詠卿稱,“在中國有很多著名獨立制作人的紀錄片,由于他們沒有自己創(chuàng)作出來的一個品牌,所以很難打進國外電視臺和國外紀錄片的世界。另外,一個好的紀錄片要有一個好的團隊來進行推廣,把他們帶到國外的市場;在市場推廣方面,還要有銷售的渠道。”

  中國紀錄片文化含量“被打折扣”的問題應該進一步引起重視。文化產(chǎn)業(yè)的“高額折扣”和文化逆差,會導致民族文化認同的錯位、民族精神的迷失。中國紀錄片人應該再接再厲,讓中國紀錄片成為世界通行并被廣泛接受的文化產(chǎn)品。(原標題:中國紀錄片走出國門后怎樣)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09-02)
0
相關信息
精彩展示
評論區(qū)
友情鏈接 商都網(wǎng) 中國網(wǎng)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wǎng) 新華網(wǎng)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wǎng) 河南省書畫網(wǎng) 中國越調(diào)網(wǎng) 中國古曲網(wǎng) 博雅特產(chǎn)網(wǎng) 福客網(wǎng) 中國戲劇網(wǎng) 中國土特產(chǎn)網(wǎng) 河南自駕旅游網(wǎng) 中華姓氏網(wǎng) 中國旅游網(wǎng) 中國傳統(tǒng)文化藝術網(wǎng) 族譜錄 文化遺產(chǎn)網(wǎng) 梨園網(wǎng) 河洛大鼓網(wǎng) 剪紙皮影網(wǎng) 中國國家藝術網(wǎng)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