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紅色的旗袍式長裙盡顯端莊,頭發被簡單挽成柔和的發髻,昨天下午,有著“東方美人”之稱的當今黃梅戲第一人韓再芬女士,親臨蘇州,與大波蘇城戲迷會面交流,也為自己即將于4日啟幕的原創黃梅戲舞臺劇《徽州往事》作最后準備。
活動間隙,韓再芬接受了記者的專訪,對于將“舞臺劇”、“蒙太奇”、“職場元素”、“交響樂”……這些與傳統戲劇似乎有點背道而馳的字眼融入自己的新式黃梅戲中,韓再芬認為,這是一種拉近與年輕粉絲距離、彌補戲曲曲高和寡憂愁的創新。而面對在南京、蘇州等地連演多場的“膽大”舉動,韓再芬直言作為“韓大膽”的自己,從沒怕過,并坦言希望能將南方的戲曲文化推廣到北方,成為全國人民共享的文化大餐。
時隔13年再度來蘇御用編劇為新蘇州人
曾成功塑造過西施、七仙女、孟麗君、楊玉環等舞臺形象,也是繼嚴鳳英、馬蘭后黃梅戲的第三代領軍人,韓再芬多年來一直活躍在戲曲界,不斷致力于黃梅戲劇目和形式的創新。此次登陸蘇城的《徽州往事》便是在她改革之下新派黃梅戲“徽州三部曲”的第二部,將從4日至11日在文化藝術中心大劇院連演八場。“2000年10月,我第一次登上蘇州的舞臺便是三部曲的第一部《徽州女人》,當時反響很不錯。時隔13年,蘇州,我又來了!”韓再芬透露,《徽州往事》延續了當年《徽州女人》的悲劇意境,但這一次要表現的是女主角自我覺醒后如何沖破封建桎梏的故事。
值得一提的是,《徽州往事》與蘇州可謂頗具淵源,這是韓再芬與編劇謝熹的第二度合作,整個創作過程全程在蘇進行。《徽州往事》劇本經過雙方多次易稿,該劇于去年九月正式開啟全國巡演,目前已演出50多場,許多地方甚至出現加演的火爆勢頭。
不斷致力時代創新新派黃梅戲吸引年輕人
不過,在計劃蘇州站的演出時,韓再芬的許多業界朋友都曾側面提醒過她“蘇州人太過溫文爾雅”、“消費過于理性”、“他們只聽昆曲評彈”等,擔心在蘇州連演八場的市場前景比較局限。但這一切被如今演出票已為數不多的事實有力推翻,反響空前。“我們幾乎沒怎么宣傳,八場中的六場票已基本售罄。我相信蘇州觀眾看完后一定不虛此行。”韓再芬透露,《徽州往事》一改往日傳統戲劇節奏過慢、信息量太小的缺點,引入了蒙太奇、時空轉換等電影手法。舞美設計也改變了“一桌二椅”的固定布局。除此之外,在服飾方面,冗長復雜的“水袖”被“清裝”所取代,妝容也不再是濃妝艷抹的傳統扮相。
如果說,《公司》是韓氏改革下,黃梅戲劇目的現代化創新,那么《徽州往事》便是韓再芬引領下黃梅戲新時期的形式創新。談及創新原因,韓再芬娓娓道來:“如今,80后、90后們一聽到‘戲’就‘談虎色變’,覺得節奏太慢、信息量又小。”韓再芬透露,在眾多黃梅戲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的黃梅戲再不似原先冗長守舊,而是汲取了美國好萊塢式的敘事法則,每隔三五分鐘就出現一次高潮。“《徽州往事》也是如此,它情節跌宕,當你身在黃梅調下的唯美抒情中時,殊不知劇情會峰回路轉,唯美意境將瞬間坍弛,劇情非常引人入勝。”不單劇目、形式要創新,演員隊伍也亟待齊備。目前,韓再芬已在安慶當地和安徽師范大學里培養好苗子,還在老家潛山縣開辦黃梅戲娃娃班,為黃梅戲不斷儲備優秀人才。
采訪末了,韓再芬還夸贊了一番蘇州和植根于蘇州這片沃土的昆曲:“我每次到蘇州來都會去茶館里坐坐,聽一聽昆曲展現的獨特魅力。我希望黃梅戲和昆曲這樣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能成為當下中國人深入骨髓、不可或缺的劇種,也讓更多觀眾感受它們的魅力。” (記者王可)(原標題:韓再芬:希望將南方戲曲推廣到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