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另类自拍/综合av网/69re在线观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四区精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網 >> 新聞資訊 >> 外省 >> 瀏覽文章

800年土司王朝向世界講述湘西往事

2015/7/9 11:09:52 點擊數: 【字體:

   
800年土司王朝向世界講述湘西往事

綠樹環繞的永順老司城祖師樓
 
 800年土司王朝向世界講述湘西往事

    俯瞰永順老司城遺址


    謝  蘭  張  玲

    北京時間7月4日下午4時許,在德國波恩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湖北恩施唐崖土司遺址、貴州遵義海龍屯遺址聯合申報的“中國土司遺址”通過審議和表決,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48處世界遺產。永順老司城也成為湖南省首個世界文化遺產,實現了湖南省世界文化遺產零的突破。

    “中國土司文化第一城”

    永順老司城遺址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順縣城以東的靈溪河畔,是古溪州彭氏土司政權的司治所在地,是土司時期中國西南少數民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中心。彭氏土司政權始建于后梁開平四年(910年),止于清雍正六年(1728年)的“改土歸流”,鼎盛時期轄20州,范圍涉及湘鄂川黔渝滇等省市邊區,歷經五代、宋、元、明、清,歷時818年,歷經28代,共35位刺史或土司。老司城見證了世界獨有的中國土司制度的興衰存亡,鑄造了一個家族歷經九朝司治時間、長達800多年的世界奇跡。遺址總面積25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5萬平方米,地表上保留了體積龐大的城墻和建筑廢墟,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歷史最悠久的古代土司城市遺址,被稱為“中國土司文化第一城”。

    老司城遺址保存完整,地上地下遺存、遺物豐富多樣,城墻、磚雕、建筑、街巷重疊變幻,且與周邊瑰麗的山水風光融為一體,文化和自然景觀緊密結合,有著“江南紫禁城”的美譽。城池遺址隨形就勢,分為首領生活區、衙署區、文教區、街市區等功能區,為“三縱五橫”的棋盤式布局,有河街、左街、右街、正街、半坡街、五屯街、魚肚街和東門街8條街道,街道全由紅褐色花紋卵石砌成的圖案,圖案組織頗具民族特色,有三角形、菱形和直線直角形等各種幾何圖案,這些圖案隨地勢而變,整齊勻稱,古樸大方,表現出了濃郁的土家民族風格和泥土氣息。有著1000多年歷史的老司城祖師殿建筑群,始建于后晉年間,明嘉靖年間重修,殿堂重重疊疊,依山勢呈階梯狀往上,極其壯觀,正殿34根大柱使用珍貴楠木,梁柱銜接渾然天成,無斧鑿痕跡,頗具湘西土家族建筑特色。文物專家認為,永順老司城壯闊龐大的建筑之美,堪稱“中國的馬丘比丘”。

    永順老司城完整地體現了迄今已消亡的土司文化傳統,為研究集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家族文化、政治文化等多元文化于一體的土司文化提供了獨特見證;完整地反映了土司及土司制度的產生、發展和消亡全過程,填補了中國土司制度考古學的空白,為研究土司制度提供了物化載體;完整地見證了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是中國古代中華民族大融合的典范,是民族區域自治的成功案例,為研究土家族傳統民族文化、鄉土文化提供了實物例證,為探討當今世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間和諧共處之道提供了難得物證。

    5年申遺高效務實

    在第39屆世界遺產大會上,由湖南永順老司城遺址牽頭的“中國土司遺址”的歷史文化價值得到了世界遺產委員會的充分肯定,僅用了22分鐘就獲得通過,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然而,為了這22分鐘,湖南付出了許多艱辛努力。

    永順老司城于1995年開始第一輪考古發掘,200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被列為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也是在2010年,湖南省正式提出永順老司城申遺的設想,并于2012年被列為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通過“高位推動,科學組織,專家領銜,主體發力,全民參與,持之以恒”的努力,老司城遺址走過了5年漫長而務實高效的申遺道路。

    永順老司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工作過程中得到了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和湖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視和支持。2010年時任湖南省委書記周強,2012年時任湖南省長徐守盛,先后致信國家文物局主要領導,請求支持老司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2012年湖南省政府成立老司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領導小組。2013年初,國家文物局正式明確湘鄂黔“中國土司遺址”作為2015年中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項目,并指定由湖南省牽頭,三省三地聯合開展申遺的相關工作。2013年至2015年,湖南省政府連續3年將老司城遺址申遺工作列入湖南省重點工程。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永順縣三級均成立了申遺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并組建了老司城遺址管理處和老司城遺址博物館。申遺過程中,國家和湖南省有關領導多次深入老司城遺址現場考察指導,全力推進申遺工作。申遺的同時,湖南省還制定和完善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老司城遺址保護條例》等一系列法規,實施了老司城文物本體保護工程,并加強了遺址現場守護和環境整治力度,對重點遺存、重點區域實行24小時值守。

    申遺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既是政府行政工作,又是技術含量很高的專業工作。湖南省聘請國內權威考古研究機構在此前的考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展考古調查、發掘和研究,進一步厘清了遺址布局,共完成考古發掘4800平方米,勘探面積2萬平方米,出土各類文物5萬余件,并出版了考古報告,為老司城價值研究提供了翔實資料。還聘請吉首大學等科研院所從人類學、歷史學、民族學等多領域,對涉及老司城遺址的16項重點課題進行研究,完成學術研究論文7篇、專著9部、研究綜述3篇,揭示了土司遺址的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此外,永順縣還搜集整理了相關史志和土司書籍300多冊、圖片資料7000多張以及水文、氣象、環境等22個部門文件資料56件,并聘請具有編制申遺文本豐富經驗的國內一流團隊編制申遺相關文本。

    據湖南省文物局局長陳遠平介紹,永順老司城在不到3年的時間內,完成了文物本體保護、普遍價值提煉、申遺文本編制、遺產保護法規建設和環境整治等申遺工作, 走完了其他申遺項目用十數年時間完成的工作量。

    文化遺產保護任重道遠

    湖南省文化廳廳長李暉表示,申遺成功后,老司城的保護和開發將從多個方面發力。明確重點,加強保護力度,按照世界文化遺產保護標準,堅定不移地保護好原遺址、原生態、原文化、原居民;通過加強宣傳,增強群眾保護意識;加強規劃,增強管理意識,在遺址范圍內禁止開發,限制游客數量和頻次,做好老司城文化的展示和利用;將老司城遺址保護工程與改善周邊民生的惠民工程結合起來,加快扶貧步伐;學習和借鑒老司城遺址保護模式,做好申遺接力工作,推進湖南省侗族村寨、鳳凰區域防御體系2處列入中國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項目的申遺工作。

    “申遺成功后,根本任務是以更高的標準和更嚴的要求,保護管理好世界遺產,維護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陳遠平說,“在有效保護和管理的前提下,要充分發揮世界文化遺產的資源優勢和影響力,帶動和促進當地經濟社會發展。通過研究、展示等多種方式,讓文化遺產講述湘西故事,闡述湘西特色。”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長李平表示,老司城遺址申遺成功填補了湖南世界文化遺產的空白,提升了土家族文化的影響力和地位,將有力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豐富湖湘文化的內涵,增強大湘西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責任編輯:M005文章來源:中國文化報
0
精彩展示
評論區
友情鏈接 商都網 中國網河南頻道 印象河南網 新華網河南頻道 河南豫劇網 河南省書畫網 中國越調網 中國古曲網 博雅特產網 ?途W 中國戲劇網 中國土特產網 河南自駕旅游網 中華姓氏網 中國旅游網 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網 族譜錄 文化遺產網 梨園網 河洛大鼓網 剪紙皮影網 中國國家藝術網 慶陽民俗文化商城